纷纷逐人行,扰扰与事竞。
不知一世间,能得几人静。
公今默无语,种种以静胜。
人来漫相接,事至聊复应。
开轩道院旁,足以补我病。
日高公事散,转与静相称。
千载师盖公,此理久已證。
炉烟袅晴窗,松声韵钟磬。
簿书勿勤来,公方在禅定。
纷纷逐人行,扰扰与事竞。
不知一世间,能得几人静。
公今默无语,种种以静胜。
人来漫相接,事至聊复应。
开轩道院旁,足以补我病。
日高公事散,转与静相称。
千载师盖公,此理久已證。
炉烟袅晴窗,松声韵钟磬。
簿书勿勤来,公方在禅定。
这首诗描绘了静轩中的宁静氛围,诗人吕本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纷扰世间的静谧角落,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诗中“纷纷逐人行,扰扰与事竞”两句,生动地刻画出世俗生活的喧嚣与忙碌,与后文的“能得几人静”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繁忙生活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难得。
“公今默无语,种种以静胜”,这里的“公”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追求内心平和的人,通过沉默和内心的平静,超越了外界的喧嚣。“人来漫相接,事至聊复应”,描述了在静轩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人们来访时也只是简单地回应,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脱。
“开轩道院旁,足以补我病”,开窗面对自然,仿佛能够治愈内心的疲惫。“日高公事散,转与静相称”,随着太阳升高,公事结束,时间与静谧更加和谐,进一步强调了静的珍贵。
“千载师盖公,此理久已證”,引用古人智慧,说明追求内心的平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炉烟袅晴窗,松声韵钟磬”,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炉烟缭绕,晴窗明亮,松涛与钟磬之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最后,“簿书勿勤来,公方在禅定”,表达了希望外界事务不要打扰内心的平静,诗人正处在禅定的状态中,追求心灵的彻底安宁。整首诗通过对静轩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心灵避风港的普遍愿望,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深刻向往。
冰为溪,玉为山,芙蓉幕府山水间。
夫君三载主画诺,云是能诗谢康乐。
雅怀英英玉在璞,清姿皎皎冰出壑。
玉以比君德,冰以清我心。
笑呼麻姑酒,载歌长短吟。
春雷送雨章,江浔一夜水高三尺深。
君今报政朝天阙,十幅蒲帆挂明月。
冰溪迢迢东入浙,白头病起难为别。
因风寄谢鲍参军,冰玉相期保明哲。
鲁连解世纷,谈笑却秦军。
功成蹈东海,千载扬清芬。
皎皎天上雪,可以比高洁。
英英谷中兰,可以喻清节。
开元供奉李谪仙,神交倜傥知仲连。
一歌清风洒兰雪,读之使我神飘然。
凤凰山前隐居者,水石轩窗亦潇洒。
何时酌我葡萄醅,大笑长歌呼白也。
纂纂墙下枣,人生不如在家好。
木兰夜织流黄机,窗间络纬啼复啼。
平明军帖疾如羽,阿爷无男止生女。
木兰下机换戎装,灯前不洒泪千行。
髻捐金雀钗,耳脱明珠珰。
左持白羽箭,右挽青丝缰。
一朝姓字上军籍,军中不知是女郎。
祁连山前秋草白,马上单于吹筚篥。
霜花如钱风格格,万里黄云度沙碛。
木兰在边十二年,论功还谒九重天。
九重敕赐尚书诰,木兰感恩不敢言。
乞身朝出金门去,还家犹记庭前树。
入门先解战时衣,明朝复上流黄机。
木兰忠孝有如此,世上男儿安得知。
雄雉声角角,雌雉嘴啄啄。
两雉上天飞,谁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