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贡砚识宣和,小篆分明泐未磨。
抚不手留质古玉,映教心澹色春波。
出陶底异铜台瓦,受墨偏宜棐几娥。
温室馀閒常命什,敕几惟觉惭赓歌。
澄泥贡砚识宣和,小篆分明泐未磨。
抚不手留质古玉,映教心澹色春波。
出陶底异铜台瓦,受墨偏宜棐几娥。
温室馀閒常命什,敕几惟觉惭赓歌。
此诗《题宋宣和澄泥砚》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宋宣和澄泥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房之物的深厚情感与审美追求。
首句“澄泥贡砚识宣和”,点明了砚台的来源与历史背景,宣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暗示这是一方具有皇家身份的珍贵砚台。次句“小篆分明泐未磨”,描绘了砚面刻有清晰的小篆文字,虽未经打磨,却已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接着,“抚不手留质古玉,映教心澹色春波”两句,通过触感与视觉的双重体验,将砚台比作古玉,质地温润,色泽如春水般淡雅,表达了诗人对砚台材质与色泽的赞美。
“出陶底异铜台瓦,受墨偏宜棐几娥”则进一步描述了砚台的独特之处——其底不同于普通的陶器或铜瓦,而更像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品;在使用时,它能很好地吸收墨汁,与木制的书桌(棐几)相得益彰,增添了书房的文雅气息。
最后,“温室馴闲常命什,敕几惟觉惭赓歌”两句,表达了诗人日常生活中对这方砚台的频繁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创作灵感。温室,可能是指书房或书斋,常命什意味着经常用来书写或创作,而“敕几”则强调了砚台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诗人自谦地表示,在使用这方砚台时,自己仿佛得到了灵感的激发,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因此感到惭愧于无法完全表达出砚台的全部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宣和澄泥砚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房用具的精美与价值,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晴意袅游丝,过清明、年光寄在杨柳。
欺鬓恼东风,工薰染、惟许绿波痕透。
无言抚镜,惜花岂为相思瘦。爇香永昼。
空閒却游鞭,黄莺知否。
消磨投老情怀,似信水漂花,倦云出岫。
无病即閒身,浑忘了、饤饾雨晴时候。
零篇断阕,低吟多在迟眠后。
从今屈指,消几曲春词,几杯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