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馀春、蛱蝶引春来,杜鹃趣春归。
算何如桃李,浑无言说,开落忘机。
多谢黄鹂旧友,相逐落花飞。
芳草连天远,愁杀斜晖。
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花木应非。
看孤山山下,惟说隐君庐。
想钱塘、春游依旧,到梨花、寒食隘舟车。
寻常事,不须惆怅,暮雨沾衣。
惜馀春、蛱蝶引春来,杜鹃趣春归。
算何如桃李,浑无言说,开落忘机。
多谢黄鹂旧友,相逐落花飞。
芳草连天远,愁杀斜晖。
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花木应非。
看孤山山下,惟说隐君庐。
想钱塘、春游依旧,到梨花、寒食隘舟车。
寻常事,不须惆怅,暮雨沾衣。
这首词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汪莘所作,名为《八声甘州》。从词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惜馀春、蛱蝶引春来,杜鹃趣春归。” 这几句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是通过小动物和植物的变化来表现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珍惜之情。
“算何如桃李,浑无言说,开落忘机。” 这里用“桃李”比喻友情深厚,但又难以用语言形容,它们的花开花落似乎也有着自己的规律,不为人知。
“多谢黄鹂旧友,相逐落花飞。” 诗人感谢那些像黄鹂一样的老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春天的美好,即使是落花纷飞,也不减彼此间的情谊。
“芳草连天远,愁杀斜晖。” 这里描绘了一片开阔的芳草之美,它与天边相接,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这种情感似乎随着傍晚的阳光而加深。
“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花木应非。” 诗人提到西湖南岸,那里的亭台是否依旧,周围的花草树木也许已经改变了模样。
“看孤山山下,惟说隐君庐。” 诗人提及杭州著名的孤山,这里只剩下隐士居住的房屋,让人联想起古时隐逸之士的生活。
“想钱塘、春游依旧,到梨花、寒食隘舟车。” 诗人怀念与友人在钱塘江春日游玩的情景,以及在梨花盛开时吃冷食的习俗,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味。
“寻常事,不须惆怅,暮雨沾衣。”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对于一些寻常小事有所感慨,但也不必过于哀伤。最后一句“暮雨沾衣”则是对春日偶遇细雨的生动描绘。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朋友情谊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寻常事的感慨。
岸柳可藏鸦。
路转溪斜。
忘机鸥鹭立汀沙。
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
两鬓苍华。
故乡心事在天涯。
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翠盖笼娇面。
记当年、沈香亭北,醉中曾见。
见了风流倾国艳,红紫纷纷过眼。
算好处、何嫌春晚。
谁把天香和晓露,倩东君、特地匀娇脸。
千万朵,开时遍。
隔花听取提壶劝。
道此花过了,春归蝶愁莺怨。
挽住东君须醉倒,花底不妨留恋。
待唤取、笙歌一片。
最爱就中红一朵,似状元、得意春风殿。
还惹起,少年恨。
郑玉非娼女。
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
肠断胭脂坡下路。
成甚心情意绪。
生怕入、梨园歌舞。
寂寞阳台云雨散,算人间、谁是吹箫侣。
空买断,两眉聚。
新来镜里惊如许。
暗伤怀、莺老花残,几番春暮。
事逐孤鸿都已往,月落千山杜宇。
念修竹、天寒何处。
不念琐窗并绣户,妾从前、命薄甘荆布。
谁为作,解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