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水沉沙,巴猿咽雨。泪尽潇湘竹死。
多情怨魄,何处飞来,声在万重云里。
肠断行吟放臣,去国佳人,地遥天迩。
悄空山,月冷风清,惟见野棠如绮。
记向日、琼户珠帘,樱唇簧舌,吹商呵徵。
朱颜尚在,十二阑干,回首不堪重倚。
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巳。
到明朝、赢得浮花满树,锦毇霞碎。
陇水沉沙,巴猿咽雨。泪尽潇湘竹死。
多情怨魄,何处飞来,声在万重云里。
肠断行吟放臣,去国佳人,地遥天迩。
悄空山,月冷风清,惟见野棠如绮。
记向日、琼户珠帘,樱唇簧舌,吹商呵徵。
朱颜尚在,十二阑干,回首不堪重倚。
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巳。
到明朝、赢得浮花满树,锦毇霞碎。
这首元末明初刘基的《惜馀春慢·咏子规》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开篇“陇水沉沙,巴猿咽雨”,以陇水的沉沙和巴地的猿猴悲鸣,渲染出一种沉重而哀伤的氛围。接着,“泪尽潇湘竹死”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暗示着主人公的极度悲伤。
“多情怨魄,何处飞来,声在万重云里”表达了子规(杜鹃)的啼声穿越重重云层,似乎带着无尽的哀怨和思念,触动了听者的心弦。接下来,“肠断行吟放臣,去国佳人,地遥天迩”描述了被放逐者的孤独与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悄空山,月冷风清,惟见野棠如绮”则切换至静谧的山中夜景,月光下的野棠花开得如锦如画,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回忆过去,“记向日、琼户珠帘,樱唇簧舌,吹商呵徵”,展现出昔日繁华与欢乐的场景,如今却只能成为追忆。
最后,“朱颜尚在,十二阑干,回首不堪重倚”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愁绪。“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巳”预示着世事变迁,愁苦无尽。结尾“到明朝、赢得浮花满树,锦毇霞碎”以落花满树的景象收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正玉梅荐酒,荡空香、飞水夜明楼。
爱吹镫暝坐,残熏冷幕,清啸谁酬。
梦里西园人去,斜月五湖舟。
满目飘零恨,不到沙鸥。
省是东风好计,做落花吹尽,还替花愁。
看林塘散影,春似镜中游。
记听歌,谢桥重倚,带荒寒高树乱鸦投。
苍云暗,故山归眼,天地悠悠。
天心独有难平处,飞来一峰孤峭。
七十二愁鬟,但罗罗云表。
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
唤起山灵,问谁持去,袖中青小。
乱礁镇无言,西崦外,摩挲断烟衰草。
不见采芝仙,剩沧州画稿。
笔端空翠绕,谩收拾,白云归老。
仗天际,壁立苍茫,破万波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