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独有难平处,飞来一峰孤峭。
七十二愁鬟,但罗罗云表。
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
唤起山灵,问谁持去,袖中青小。
乱礁镇无言,西崦外,摩挲断烟衰草。
不见采芝仙,剩沧州画稿。
笔端空翠绕,谩收拾,白云归老。
仗天际,壁立苍茫,破万波昏晓。
天心独有难平处,飞来一峰孤峭。
七十二愁鬟,但罗罗云表。
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
唤起山灵,问谁持去,袖中青小。
乱礁镇无言,西崦外,摩挲断烟衰草。
不见采芝仙,剩沧州画稿。
笔端空翠绕,谩收拾,白云归老。
仗天际,壁立苍茫,破万波昏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孤独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天心”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壮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飞来一峰孤峭",描绘了山峰的突兀与独立,象征着自然界的独特与不凡。"七十二愁鬟",运用比喻手法,将群山比作女子的发髻,既展现了山峦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山川之美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接下来,“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借用了“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唤起山灵,问谁持去,袖中青小",通过与山灵的对话,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时间流转的思考。
"乱礁镇无言,西崦外,摩挲断烟衰草",描绘了一片荒凉景象,通过“乱礁”、“断烟衰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壮阔的氛围。"不见采芝仙,剩沧州画稿",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
"笔端空翠绕,谩收拾,白云归老",诗人通过描绘画家的创作过程,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仗天际,壁立苍茫,破万波昏晓",最后以广阔的自然景观收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虚静元无迹,灵台本湛然。
服膺还有得,逐物亦能迁。
准定知高下,铜光见丑妍。
祗应求大用,未是泥尘编。
北阙辞华衮,南荒拜绣旃。
听韶丹陛下,纳表五云边。
走马来钟阜,持麾到颍川。
自今霄汉上,争看德星悬。
士清世上清狂士,狂写墨竹竟得名。
狂发拈笔写一个,铁网出海珊瑚青。
持缣候谒四方客,醉卧木榻呼不醒。
如山白璧不敢换,时拂素壁千竿成。
士清士清狂且真,死为狂鬼应有神。
南山松下昔有坟,坟作平地松为薪。
壁间墨竹墨如新,我诗便作筼筜记,千载更有如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