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无主撩乱时,分群养子各守脾。
争掇花腴为蜡蜜,年年共割不我稽。
俄逢主人若过虑,畏尔有虿成噬脐。
密将恶物毒尔族,尔曾不得同醯鸡。
王虽尔名尔何补,造甘为利乃自取。
春风无主撩乱时,分群养子各守脾。
争掇花腴为蜡蜜,年年共割不我稽。
俄逢主人若过虑,畏尔有虿成噬脐。
密将恶物毒尔族,尔曾不得同醯鸡。
王虽尔名尔何补,造甘为利乃自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蜂》,通过对蜜蜂的描绘,寓言式的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评。首句“春风无主撩乱时”形象地写出春天百花盛开,蜜蜂纷飞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接下来,“分群养子各守脾”描述蜜蜂分工明确,各自守护职责,象征人们在社会中各有定位。
“争掇花腴为蜡蜜”展现了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过程,比喻人们为了利益而忙碌。“年年共割不我稽”则揭示了人们追求利益无止境,不知满足的心态。然而,诗人以“俄逢主人若过虑”转折,指出主人(统治者)对蜜蜂过度担忧,担心它们会带来危害,就像担心百姓可能反叛一样。
“畏尔有虿成噬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担忧,用“虿”比喻潜在的威胁,表示主人害怕蜜蜂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密将恶物毒尔族”暗指统治者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控制人民。“尔曾不得同醯鸡”以醋中的小虫比喻被束缚的蜜蜂,暗示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
最后两句“王虽尔名尔何补,造甘为利乃自取”点明主题,指出尽管蜜蜂有“王”的称号,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贪婪和权力欲望最终只会导致自我毁灭。整首诗通过蜜蜂寓言,批评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海客谈蜃楼绛宫,明灭杳难睹。
齐人诩瀛洲三岛,荒唐无处所。
岂如山市擅奇观,惜乎初未闻之古。
秋山行旅旧曾图,烟树苍茫知几许。
水气岚光同一如,爰为标名诗以谱。
雁塞龙堆万岭盘,风清霜白九秋序。
晓星初上残月明,寥天将曙朱轮吐。
停鞭绝顶少徘徊,山腰荟蔚才一缕。
非烟非雾复非云,如岳如楼更如橹。
须臾变幻满空白,几点金焦露龋龋。
翠柏丹枫时隐现,陡壁悬崖互容与。
乍合倏离难捉摸,马腾波赴谁部伍。
如从云海泛骞槎,咫尺琳宫并瑶圃。
谷神游戏有是哉,画家留白此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