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诗作祟,努力戒吟哦。
忽与景相会,其如兴到何。
水中难按瓠,弦上肯留笴。
挥笔且扫埽,伊谁问华佗。
年来诗作祟,努力戒吟哦。
忽与景相会,其如兴到何。
水中难按瓠,弦上肯留笴。
挥笔且扫埽,伊谁问华佗。
这首诗名为《戒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复杂情感和自我反省。
首句“年来诗作祟”,点明了诗人多年来被诗歌创作困扰的状态,暗示了诗歌创作给他带来的内心挣扎和矛盾。接着,“努力戒吟哦”一句,表明诗人试图摆脱这种困扰,努力克制自己不再吟咏诗歌,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控制欲望。
“忽与景相会,其如兴到何”两句,描绘了诗人偶尔在自然景色中获得灵感的情景,但又无奈于创作冲动难以抑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接下来,“水中难按瓠,弦上肯留笴”运用比喻手法,将诗歌创作比作水中难以控制的瓠子和弦上不肯停留的箭矢,形象地表现了创作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和挑战性。
最后,“挥笔且扫埽,伊谁问华佗”两句,诗人以挥笔扫除杂念的态度,表达了他决心通过创作来治愈内心的困扰,寻求心灵的平静。这里引用华佗的故事,象征着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创作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复杂情感,以及在追求艺术表达与内心平衡之间的挣扎与探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自省,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欲雨不雨春色深,青青嫩草俯墙阴。
几树繁花开欲尽,一丛弱竹不成林。
竹影花光时映水,鸟飞未动声先起。
忆向江边怨去年,却来湖上思千里。
湖上韶华正可怜,绕城春水尽渔船。
鸥鹭自随云上下,楼台直共水沦涟。
堤上谁家新种柳,袅袅游丝纷左右。
燕至欣逢上巳前,莺啼已过清明后。
上巳清明烟色浓,太皞陵畔数株松。
宛丘自有西湖乐,梦里青峰三四重。
十月王师捕山贼,县官追呼炮夫急。
一六当头领雇夫,百夫押以衙兵十。
此行只向乌伤去,不比骊山送徒戍。
况复王官如父兄,蓑笠糇粮为尔具。
恶少奸胥暗结连,一夫索钱八十千。
讹言街巷声喧阗,幕府飞箭龙旗鲜。
阴雨泥泞满天黑,村邻有夫招不得。
素封华屋尚张皇,小户单丁躯命逼。
县官见此中心哀,走谒太守申藩台。
输金雇役从民愿,税户欢呼打桨回。
记得前年十月半,仓前粮艘帆影乱。
只今米烂未输租,又值役夫连海岸。
父母咨嗟望太平,少年喜见烟尘生。
衣租食税寻常事,拜将封侯无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