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谢膺试,鲁公戒求辟。
于中岂泊然,大小犹有择。
奈何策华腴,而夺隐士职。
前辙既已迷,后轨践其迹。
是巧靡不师,畴能已日革。
浮云翳其眸,欲辨人间色。
何如皓魄澄,群曀自辟易。
赞皇谢膺试,鲁公戒求辟。
于中岂泊然,大小犹有择。
奈何策华腴,而夺隐士职。
前辙既已迷,后轨践其迹。
是巧靡不师,畴能已日革。
浮云翳其眸,欲辨人间色。
何如皓魄澄,群曀自辟易。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阙》之九十一。诗中以“赞皇谢膺试,鲁公戒求辟”开篇,引出对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反思。接下来,“于中岂泊然,大小犹有择”,表达了对选择官员时不应仅凭表面,而应深入考量其品德与能力的观点。
“奈何策华腴,而夺隐士职”一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中过分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甚至不惜剥夺隐士的职位。接着,“前辙既已迷,后轨践其迹”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要吸取历史教训。
“是巧靡不师,畴能已日革”则指出,社会风气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和改进。最后,“浮云翳其眸,欲辨人间色”描绘出人们在世俗纷扰中迷失自我,难以看清事物本质的情景。“何如皓魄澄,群曀自辟易”则寄寓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皓月般明亮纯净,去除心中的阴霾,看到世界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实,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官员选拔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