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招不到渊明,莲社千年迹已陈。
莫道先生曾傲己,如今更傲世间人。
远公招不到渊明,莲社千年迹已陈。
莫道先生曾傲己,如今更傲世间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远公与渊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傲”的不同理解,展现了诗人何梦桂对于隐逸与世态的深刻思考。
首句“远公招不到渊明”,运用了历史典故,远公即东晋高僧慧远,他邀请过许多文人雅士共修莲社,而渊明即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这里以“招不到”暗示了历史的局限性,也引出了下文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次句“莲社千年迹已陈”,点明了莲社作为历史遗迹的存在,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些曾经辉煌的聚会成为了过去,留下的是空荡荡的历史痕迹。这里的“陈”字,既指时间的久远,也暗含了一种沧桑感。
后两句“莫道先生曾傲己,如今更傲世间人”,则转向了对“傲”的探讨。前一句“莫道先生曾傲己”是对陶渊明的评价,意在强调陶渊明并非仅仅自傲于个人,而是超越了自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后一句“如今更傲世间人”则是何梦桂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他不仅不以世俗的标准衡量自己,反而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越时间和世俗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与个人精神独立的向往与追求。
胡君家住淮河上,力学养亲无外尚。
挺然自是不凡材,选进岩廊待良匠。
俄从俊秀趋邑庠,旋登胄监朝明光。
璞中良玉发温润,匣底宝剑开锋芒。
大廷求士悬美禄,小大毕收无弃逐。
长安衢路东复西,贵戚权豪列华屋。
侯门投刺岂无媒,独掩书帷生绿苔。
游情肆志究青简,长使功名心似灰。
京华客游春复夏,梦魂忽落孤云下。
飘然请谒赋还家,拜命即行宁俟驾。
一杯相送凤台春,落絮飞花江水滨。
同袍共惜仙舟远,故里争看綵服新。
人生出处何须计,父母俱存真乐事。
渭城歌彻柳青青,极目淮山渺烟际。
梧桐露零金井寒,芙蓉水减银塘宽。
社日湘帘送双燕,素尘宝扇愁孤鸾。
新丝织就鸳鸯绮,并刀裁作合欢被。
古岩桂吐月半轮,澄空雁来人万里。
星斗迢迢凉夜长,音书几日到辽阳。
封侯早系黄金印,莫负君家白玉堂。
二室秀紫烟,九华插青天。
仙人跨白凤,栖息来其巅。
我欲往从之,跪受长生编。
飘然学轻举,谢此尘中缘。
平生事遨游,空误桃李年。
秋霜点绿鬓,未果求真诠。
空斋看图画,灵境临我前。
云梯挂苍巘,碧涧流丹泉。
金光草初长,瑶华共芊绵。
何当餐其英,笑拍洪崖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