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云夹日翔,飓母空中舞。
夜来风大作,吹万声熛怒。
初如奏笙竽,继若鸣金鼓。
倏忽啼鬼神,杂沓斗龙虎。
势欲翻渤海,响疑折天柱。
丰隆既出地,元冥亦行雨。
奔腾熠群动,滂濡浸后土。
助虐益咆咻,挠物无龃龉。
拔树倒千章,倾屋非一所。
估客念船舶,农夫忧场圃。
六鹢飞过来,爰居止于鲁。
鸡犬俱不宁,人物多安堵。
却思轩顼世,雨十而风五。
时若应休徵,至治难再睹。
长吟记灾异,慨然怀往古。
赤云夹日翔,飓母空中舞。
夜来风大作,吹万声熛怒。
初如奏笙竽,继若鸣金鼓。
倏忽啼鬼神,杂沓斗龙虎。
势欲翻渤海,响疑折天柱。
丰隆既出地,元冥亦行雨。
奔腾熠群动,滂濡浸后土。
助虐益咆咻,挠物无龃龉。
拔树倒千章,倾屋非一所。
估客念船舶,农夫忧场圃。
六鹢飞过来,爰居止于鲁。
鸡犬俱不宁,人物多安堵。
却思轩顼世,雨十而风五。
时若应休徵,至治难再睹。
长吟记灾异,慨然怀往古。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末期一场猛烈的风雨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乌云环绕太阳飞翔,如同飓风之母在空中起舞的壮观画面。夜晚风势骤然增大,声音如笙竽齐奏、金鼓轰鸣,甚至仿佛鬼神哭泣、龙虎争斗。风雨的力量强大到似乎要翻覆渤海,声音震撼得仿佛能折断天柱。
诗人接着借丰隆和元冥两位神话中的雷神雨神形象,强调风雨的威力,万物都在其奔腾的光芒中动荡,大地被雨水淹没。然而,这场风雨并未带来宁静,反而加剧了商人的忧虑(船只安全)和农夫的担忧(田地作物)。六鹢(古代传说中的水鸟)飞来,预示着风雨将止于鲁地,但鸡犬仍不得安宁,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诗人反思,这样的风雨频率远超古代轩顼时代的十雨五风(指风调雨顺),暗示着时局动荡不安,太平盛世难以再现。他深感忧虑,通过吟咏此诗记录下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并怀想过去的美好时光。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浊波洋洋兮凝晓雾,公无渡河兮公竟渡。
风号水激兮呼不闻,提壶看入兮中流去。
浪摆衣裳兮随步没,沈尸深入兮蛟螭窟。
蛟螭尽醉兮君血乾,推出黄沙兮泛君骨。
当时君死妾何适,遂就波涛合魂魄。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
下视五岳块累累,仰天依旧苍苍色。
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烟塞塞。
天悠地远身跨风,下无阶梯上无力。
来时畏有他人上,截断龙胡斩鹏翼。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素臆。
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
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
春野醉吟十里程,斋宫潜咏万人惊。
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开锁声。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舂陵行》【唐·元结】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https://shici.929r.com/shici/mTV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