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女词人方凤所作,名为《杂咏十首(其九)》。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超笔法和深邃意境。
“解牛中肯綮”一句,以解剖牛体比喻对事物的精确把握和细致分析,"綮"指的是牛身上的小肉,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观察事物入微的态度。接下来的“相马外骊黄”则以选马为喻,强调了对外在表现的辨识能力,"骊"和"黄"都是良马的特征。
下两句“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艺术或者修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三昧"源于佛教,是一种禅定状态,指心灵完全集中而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和忘我。"意到形自忘"则更深一步,说明当思想达到某种境界时,个人的形骸、躯体都已经被超越,不再是意识的主导。
整首诗通过解剖牛马来比喻诗人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把握,以及在艺术创作中达到的忘我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追求艺术至高无上的态度。
兄弟情亲五十春,故裘真有泪痕新。
九泉虽远犹堪慰,赖有帷前托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