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西上蜀江深,两岸青枫映竹林。
楚舞已歌随使节,猿声何处更沾襟。
洞庭西上蜀江深,两岸青枫映竹林。
楚舞已歌随使节,猿声何处更沾襟。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送吴而待守归州(其一)》描绘了一幅洞庭湖与蜀江交汇处的秋日画卷。首句“洞庭西上蜀江深”,写出了水势浩渺,江流深远,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象。"两岸青枫映竹林"进一步描绘了两岸景色,以青枫和竹林相映,显出秋日的斑斓色彩,富有诗意。
后两句“楚舞已歌随使节,猿声何处更沾襟”,通过“楚舞”和“歌”暗示了吴而待守归州时的离别氛围,以及使者出行的热闹场景。然而,诗人巧妙地引入“猿声”,这是一种传统的哀婉意象,意味着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深深牵挂。"何处更沾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以及自己因思念而可能泪湿衣襟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山水的壮丽,又有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翠壁刻孱颜,烟霞跬步间。
使君能爱客,朝夕弄山泉。
春岩雨过春流长,置酒来听山溜响。
鉴中楼阁俯清池,雪里峰峦开晓幌。
须知清兴无时已,酒美宾嘉自相对。
席间谁伴谢公吟,日暮多逢山简醉。
淹留桂树几经春,野鸟岩花识使君。
使君今是樽前客,谁与山泉作主人。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
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
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
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
郡斋政成樽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
诏书忽下褒美绩,使车朝出行属城。
职清事简称雅意,蠹书古箧晨装轻。
洛阳花色笑春日,锦衣昼归闾里惊。
自云就欲谢官去,乌纱白发西台卿。
他年我亦老嵩少,愿乞仙粒分馀馨。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笔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于苍崖。
山祗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飞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