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隐深萝,寒云上高树。
遥遥逐灯火,人烟舂杵处。
促缩空山行,啼鸿自来去。
凉月隐深萝,寒云上高树。
遥遥逐灯火,人烟舂杵处。
促缩空山行,啼鸿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进途中所见之景,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氛围。
首句“凉月隐深萝”,以“凉月”点出夜晚的清凉与月色的朦胧,而“隐深萝”则暗示了月光透过茂密的藤蔓,营造了一种幽暗而神秘的景象。这一句通过视觉意象,勾勒出夜晚的静谧与深邃。
次句“寒云上高树”,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云雾的飘渺。寒云缓缓升至高树之上,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夜色的深沉与广阔。
“遥遥逐灯火,人烟舂杵处。”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进中偶遇的村落景象。远处的灯火和村落的人声,为寂静的夜色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活气息。舂杵声,即捣衣声,是古代妇女在秋夜捣制冬衣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既表现了生活的忙碌,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促缩空山行,啼鸿自来去。”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行进中的诗人。在空旷的山间小路上,诗人独自前行,只有远处的鸿雁偶尔传来几声啼鸣,显得格外孤独与悠远。这不仅是对旅途孤独的描写,也是对人生旅途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行进图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