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万山苍,萧萧一谷凉。
天河真觉近,秋夜渐添长。
箭永莲华漏,篆消心字香。
可忘银烛下,筹笔昨年忙。
霭霭万山苍,萧萧一谷凉。
天河真觉近,秋夜渐添长。
箭永莲华漏,篆消心字香。
可忘银烛下,筹笔昨年忙。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秋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首句“霭霭万山苍”,以“霭霭”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赋予了山脉一种朦胧而神秘的色彩,“万山苍”则直接点明了山色的深沉与辽阔,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次句“萧萧一谷凉”,通过“萧萧”这一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山谷中风吹草动的声音,以及由此带来的清凉感,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季节特征。
接下来的“天河真觉近”,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天空,仿佛在说银河似乎触手可及,这种感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宇宙之浩瀚的感慨。紧接着的“秋夜渐添长”,则以时间的变化,暗示了夜晚的漫长,同时也暗含着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哲思。
“箭永莲华漏”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不断滴落的莲花漏,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缓慢与恒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而“篆消心字香”则通过香炉中篆字形状的香烟,象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可忘银烛下,筹笔昨年忙”两句,将思绪拉回现实,银烛下的场景与忙碌的筹画形成对比,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也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时间、努力与平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洞察力。
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
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峻极位何崇,方知造化功。
降灵逢圣主,望幸表维嵩。
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
象车因叶瑞,龙驾愿升中。
万岁声长在,千岩气转雄。
东都歌盛事,西笑伫皇风。
再入青锁闱,忝官诚自非。
拂尘惊物在,开户似僧归。
积草渐无径,残花犹洒衣。
禁垣偏日近,行坐是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