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白鹦鹉,长在玉墀边。
宫树栖应熟,胡书读未全。
音馀西域语,梦入广南天。
莫把宫中事,偷归外国传。
开元白鹦鹉,长在玉墀边。
宫树栖应熟,胡书读未全。
音馀西域语,梦入广南天。
莫把宫中事,偷归外国传。
这首元代诗人陈樵的《白鹦鹉》描绘了一只生活在唐朝宫廷中的白鹦鹉。首句“开元白鹦鹉”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这只鹦鹉可能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饲养。它常在皇帝身边的“玉墀边”活动,显示出其地位不凡。
第二句“宫树栖应熟”暗示鹦鹉对宫廷环境的熟悉,可能已经在宫中的树木上栖息多年,生活习性已经稳定。接着,“胡书读未全”暗指鹦鹉可能学习过一些异域文字,如胡书(指少数民族或外族的文字),但并未完全掌握。
“音馀西域语,梦入广南天”进一步描绘了鹦鹉的语言特点和想象空间,它不仅能说些西域语言,甚至在梦中也能飞越千里,进入遥远的广南地区。这不仅展示了鹦鹉的聪明才智,也寓言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莫把宫中事,偷归外国传”表达了诗人对鹦鹉的告诫,希望它不要泄露宫中的秘密,尤其是那些可能引起外交纷争的事情。整首诗以鹦鹉为载体,寓言了对忠诚与保密的重视,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