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溪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君辞天下书,放意任体躬。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瘖聋。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溪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君辞天下书,放意任体躬。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瘖聋。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景象,诗人以沉郁的情怀表达了对过去时代和人物的追思。开篇即描述了一位君子的宅邸已经颓败不堪,子孙散离,土地归属他人,溪路不通,只剩下旧井被野草所覆盖,牛羊在其中徘徊。这一系列的画面展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君辞天下书,放意任体躬”一句,表明这位君子似乎已经超脱世俗纷争,只是随遇而安,无为而治。然而,“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则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力量的有限。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瘖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君子的仰望和赞誉之情,但这种声音似乎已经被时光所淹没。接着,“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一句则是对这位君子遗迹的推崇,但“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又再次强调了时间带来的毁灭和遗忘。
最后,“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哀叹,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不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英雄末路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