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金盆山访唐孝子·其一》
《入金盆山访唐孝子·其一》全文
明 / 顾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旧闻刲股事,今见结庐情。

笃行关风俗,残躯效死生。

秋原双泪苦,春草寸心倾。

独夜悲风切,偏闻宰树声。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入金盆山访唐孝子(其一)》描绘了一幅孝子深情与坚韧的画面。首句“旧闻刲股事”,通过引用古老的故事,表达了对孝道精神的敬仰,暗示了主人公的高尚情操。次句“今见结庐情”则将这种孝行具象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简朴居所,体现了孝子的朴素和执着。

“笃行关风俗”进一步强调了孝子的行为对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他的行为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残躯效死生”直接描述了孝子不顾自身安危,全身心投入孝道的决心。接下来的“秋原双泪苦,春草寸心倾”通过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象,抒发了孝子内心的痛苦与深情,泪水如秋原般凄凉,寸草之心则象征着他对父母的深深挂念。

最后两句“独夜悲风切,偏闻宰树声”以深夜的孤独和风吹树木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孝子在寂静夜晚对孝道的坚守和对亡父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孝子的坚贞不渝,同时也揭示了孝道在社会和个人情感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顾璘

顾璘
朝代:明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猜你喜欢

晓望云气平凝前山遮尽仅馀翠峰数点因赋

障山可奈白云何,露出峰尖能几多。

宛似群仙粉墙外,髻环历历见青螺。

(0)

留题丹经卷后

武陵郡西桃花源,水盩山厔蛮区连。

秦人避秦久寓此,种桃千树春风前。

落红满地溪路断,鱼郎舍舟得洞天。

瑞光浮动见宫室,桑竹交映膏腴田。

苍崖老木含太古,民物朴野天理全。

男耕女织无租痛,鸡鸣犬吠通陌阡。

东家西家走相问,客来何许今何年。

历将时事为具言,二世不守嬴氏颠。

人心归汉沛公起,四百馀载瞒窃焉。

迄今已复为晋有,尚何惧死长城边。

岂知世态多废兴,闻之抚髀皆喟然。

辞归未许留数日,陈列俎豆如宾筵。

生逢乐土自可乐,山林朝市非相悬。

明朝棹开落尘境,恍如梦破陵谷迁。

渊明一记故实在,世俗竟作神仙传。

裹粮问道不复往,大笑子骥真无缘。

我今置酒嶂峰巅,醉袖起舞凌风烟。

大还有诀谁所传,始自广成授黄髯。

髯龙上征老聃出,谷神立说洪其源。

阴符黄庭龙虎经,伯阳契易诚多端。

况复后学如牛毛,支分派别徒纷然。

先天一气谁真知,来如阳德升九渊。

疾雷破山坤轴裂,政要主者定力坚。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物不可锱铢偏。

黑白相寻秘融结,髣髴有象形质圆。

周天运火循屯蒙,非同坡老烧凡铅。

无中生子夺造化,脱骨洗髓乘云軿。

鞭笞鸾凤隘八极,铜驼一笑三千年。

胡为知此不自鍊,先儒尝戒偷生安。

人身生死犹昼夜,以道顺守全此天。

何须行怪出世法,屏弃骨肉潜荒山。

君臣父子与夫妇,兄弟朋友纲常间。

圣人设教若大路,反趋旁径迷榛菅。

方壶员峤渺何许,徒令世俗滋欺瞒。

房公便合扫尘壁,大书我诗为订顽。

(0)

胡氏旧游临行赠别二章·其二

妙契还从盖始倾,无言与共四时行。

可堪岁晚仓皇别,多谢诗来缱绻情。

最喜伊家三树秀,故应我辈一经横。

人间定价如金玉,入眼那能较重轻。

(0)

贺郑丞相·其七

贵极台衡世莫京,依然璧水一儒生。

只将无限宽洪意,上为皇家致太平。

(0)

沁园春·其一双溪狎鸥

几叶凋枫,半篙寒日,傍桥系船。

爱洞门深锁,人间福地,双溪分占,天上星躔。

破帽敧寒,短鞭敲月,此地经行知几年。

空赢得,似沈郎消瘦,还欠诗篇。沙鸥伴我愁眠。

向水驿风亭红蓼边。

有村醪可饮,且须同醉,溪鱼堪鲙,切莫论钱。

笠泽波头,垂虹桥上,橙蟹肥时霜满天。

相随否,算江南江北,惟有君闲。

(0)

醉蓬莱.上南安太守庚戌正月

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

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

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

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

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

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

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