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寥僧舍,算两人佳趣,穷愁千斛。
立踬行僵无是处,鬼曰其穷未足。
二竖揶揄,膏肓可据,共煽穷愁独。
看教尪瘠,欹床而扪枯腹。
也只几首新词,描愁写怨,便折平生福。
谁者中黄真起痼,一匕不劳参茯。
鸡距能花,鱼肠自吼,起舞何须蹴。
咄来而鬼,乃以余为形梏。
萧寥僧舍,算两人佳趣,穷愁千斛。
立踬行僵无是处,鬼曰其穷未足。
二竖揶揄,膏肓可据,共煽穷愁独。
看教尪瘠,欹床而扪枯腹。
也只几首新词,描愁写怨,便折平生福。
谁者中黄真起痼,一匕不劳参茯。
鸡距能花,鱼肠自吼,起舞何须蹴。
咄来而鬼,乃以余为形梏。
这首《念奴娇》描绘了两位旅居之人,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疾病、贫穷、创作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物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幽默。
“萧寥僧舍”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所处环境的艰难。“算两人佳趣,穷愁千斛”,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表达了即使在极端困苦中也能发现生活之美,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立踬行僵无是处”、“鬼曰其穷未足”等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病痛和贫穷带来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同时也暗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与讽刺。
“二竖揶揄,膏肓可据,共煽穷愁独”,“二竖”指病魔,“膏肓”形容病情严重,这里生动地描绘了病痛如何折磨着人的身心,同时“共煽穷愁独”则揭示了疾病与贫穷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看教尪瘠,欹床而扪枯腹”进一步描绘了病痛导致的身体虚弱,以及在病床上的无助与痛苦。
“也只几首新词,描愁写怨,便折平生福”,诗人通过创作来抒发情感,寻找心灵的慰藉,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价值。
“谁者中黄真起痼,一匕不劳参茯”,“中黄”可能是指内丹修炼之术,这里借以表达通过内心的修炼或精神的力量来战胜疾病与苦难,不需依赖外物。
“鸡距能花,鱼肠自吼,起舞何须蹴”,“鸡距能花”、“鱼肠自吼”分别用鸡距开花、鱼肠发出吼声来比喻内在生命力的觉醒与释放,暗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内心的力量也能带来生机与希望。
“咄来而鬼,乃以余为形梏”,最后两句以对话的形式结束,表达了对困境的超越与解脱,暗示了通过精神的力量,可以摆脱外界的束缚,获得自由与解放。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在逆境中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精神追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悲喜交加、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
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
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
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林下春将尽,池边日半斜。
樱桃落砌颗,夜合隔帘花。
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
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