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乃其理,移床卧南轩。
虽怀饮冰忧,赖有清赏存。
春去芳草积,罗生满庭萱。
花房向夕敛,似与吾忘言。
数蝶亦多态,差差傍丛翻。
客来同一欣,何必临芳樽。
常恐秋节至,严霜霣其根。
吾生尚悠悠,眷尔安足论。
衰病乃其理,移床卧南轩。
虽怀饮冰忧,赖有清赏存。
春去芳草积,罗生满庭萱。
花房向夕敛,似与吾忘言。
数蝶亦多态,差差傍丛翻。
客来同一欣,何必临芳樽。
常恐秋节至,严霜霣其根。
吾生尚悠悠,眷尔安足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在病中所作,名为《病中偶成》。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却仍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一丝丝的生机与美好。
首句“衰病乃其理,移床卧南轩”,诗人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因病而卧的情景,但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选择移床至南轩,寻找一丝自然的慰藉。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接着,“虽怀饮冰忧,赖有清赏存”两句,诗人虽然内心忧虑,但仍然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到清雅的欣赏,这种自我调适的能力,让人感受到其内心的坚韧与乐观。
“春去芳草积,罗生满庭萱”描绘了春天过去后,庭院中芳草繁茂,萱草盛开的景象,虽是自然界的更迭,但在诗人眼中,却是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花房向夕敛,似与吾忘言”一句,诗人通过花房在傍晚时分收敛的姿态,仿佛与他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对话,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数蝶亦多态,差差傍丛翻”则以蝴蝶的飞舞,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即使在病痛之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不息。
最后,“客来同一欣,何必临芳樽”表达出诗人对待来访之客的喜悦之情,并非需要借助酒宴来表达,这份真挚的情感,更加显得珍贵。
“常恐秋节至,严霜霣其根”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生命的凋零,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悲观,而是以“吾生尚悠悠,眷尔安足论”结束,展现出对生命无限的眷恋与珍惜,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乐观,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