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鲁直似不似,似与不似,是何等语。
前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
后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
此一时也,则鲁直而已矣。
一以我为牛,予因以渡河而彻源底。
一以我为马,予因以日千里计。
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
吏能不如赵张三王,文章不如司马班扬。
颀颀以富贵酖毒,而酖毒不能入其城府。
投之以世故豺虎,而豺虎无所措其爪角。
则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或问鲁直似不似,似与不似,是何等语。
前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
后乎鲁直,若甲若乙,不可胜纪。
此一时也,则鲁直而已矣。
一以我为牛,予因以渡河而彻源底。
一以我为马,予因以日千里计。
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
吏能不如赵张三王,文章不如司马班扬。
颀颀以富贵酖毒,而酖毒不能入其城府。
投之以世故豺虎,而豺虎无所措其爪角。
则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写真自赞五首(其三)》,黄庭坚以独特的笔触,通过对比和自我评价,展现了对个人艺术风格的独特见解。他首先提到有人询问他的诗歌是否像鲁直(即黄庭坚的好友陈师道),并指出前后有无数类似的人,但他强调自己在这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他将自己比作牛,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又比作马,疾驰千里,显示出其才情横溢。
接着,黄庭坚将自己置于广阔的艺术天地中,认为自己的成就微小如太仓一粟,但即使如此,他的才华和品格超越了赵张三王在官场的权势,以及司马班扬在文学上的成就。他以“颀颀”形容自己的清高,即使面对富贵的诱惑和世间的险恶,也能坚守自我,不为所动。他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或许略胜一筹。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黄庭坚对自己艺术追求和人格特质的自我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身独特地位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