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家·其五》
《出家·其五》全文
明 / 释今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回看艺苑似华宫,趺坐燃灯夜夜同。

今日话头提柏子,当时心上静雕虫。

观空一念齐今古,幻有千词不露风。

闻说文人多慧业,依稀前世亦禅翁。

(0)
鉴赏

这首诗《出家(其五)》由明代僧人释今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家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首联“回看艺苑似华宫,趺坐燃灯夜夜同”,诗人将艺术殿堂比作华丽的宫殿,而自己则如同在宫殿中打坐的修行者,每日夜晚伴随着灯火进行冥想。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庄严与宁静,也隐喻了艺术与修行之间的相通之处,即都需要专注与内心的平静。

颔联“今日话头提柏子,当时心上静雕虫”,“提柏子”可能是指在日常修行中关注的某个具体事物或念头,以之作为修行的起点或线索。“静雕虫”则是形容过去在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与纷扰,如今的心境已如雕虫般静谧。这两句诗表达了从世俗到修行的转变,以及在修行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放下。

颈联“观空一念齐今古,幻有千词不露风”,“观空一念”意味着在修行中洞察到一切现象的本质为空无,每一念都与古今相通,体现了佛教中“空”的哲学思想。“幻有千词”则指修行者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真理时,发现所有表象都是虚幻的,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言语的表达,而在于内心的领悟。这一联强调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超越语言和表象,达到内心的纯净与智慧。

尾联“闻说文人多慧业,依稀前世亦禅翁”,诗人提到文人往往具有智慧的事业,暗示自己的修行之路或许与前世有着不解之缘,或是前生也曾有过类似的智慧追求。这一联既是对自身修行的肯定,也是对文人智慧的一种敬仰,同时流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家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从世俗到精神世界的转变,以及在修行中对自我、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哲理与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感悟。

作者介绍

释今帾
朝代:明

今帾(一六一八?--一六九○),字记汝。新会人。原姓潘,名楫清,字水因。诸生。将应乡试,适以忧解。服阕,弃诸生,从天然老人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为雷峰典客,后随杖住丹霞,充记室,再从老人住归宗。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老人入涅,复返雷峰。二十九年还古冈,访寻故旧,忽示微疾,端坐而逝。著有《借峰诗稿》。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猜你喜欢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二十八蝶

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

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

(0)

又用济之韵赠子昂

绵绵宗派自何时,借问吴兴第几支。

书爱换鹅功不到,狱因劾鼠法先知。

为秦徙木思无地,在汉高门福有基。

此去乡闾结仁爱,请君听取忍斋诗。

(0)

和子搢秋晚出郭

陶写诗人得句忙,旧游能复忆嵩阳。

山头云霁雨声歇,水面风来花信香。

今日事虽非向日,故乡景自胜他乡。

杖藜忘却寻归路,独立河桥咏晚凉。

(0)

阳城怀旧·其二

道途行处恶,故旧别来稀。

涧口分流水,林梢挂落晖。

好山留客住,幽鸟背人飞。

门外秋光老,征鞍尚不归。

(0)

宿海会寺·其一

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

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

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

径向黄沙过,寻僧问劫灰。

(0)

和秦彦容韵·其二

君不见子幼自劳羔日烹,何如命驾季鹰吴中煮莼羹。

又不见姜侯设鲙凿冰裂,何如徒步拾遗长镵黄独雪。

幸遇南来董鍊师,说似壶天日月迟。

谪仙之游乃非谪,长安市上斗酒百篇诗。

蒲轮休指商山路,得到白云采芝处。

诸生待揖隆准翁,马上未遑事庠序。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