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风飕飕,山房人寂寂。
清心契神境,万虑若冰释。
揽衣起徘徊,自扫松下石。
忽闻孤鹤声,满庭秋月白。
石壁风飕飕,山房人寂寂。
清心契神境,万虑若冰释。
揽衣起徘徊,自扫松下石。
忽闻孤鹤声,满庭秋月白。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山中静谧的禅舍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陈琏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石壁风飕飕”,以风声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凉、幽静的氛围,暗示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接着,“山房人寂寂”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之中,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在此。
“清心契神境,万虑若冰释”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清心”不仅指身体的清凉,更是心灵的纯净,与“神境”相契合,意味着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高远境界。而“万虑若冰释”则形象地描绘了所有烦恼和忧虑在这一刻如同冰雪般消融,展现出内心的彻底解脱与宁静。
“揽衣起徘徊,自扫松下石”则展现了诗人的行动与心境的统一。他起身活动,既是对环境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亲自打扫松下的石座,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象征着对自身生活的整理与净化。
最后,“忽闻孤鹤声,满庭秋月白”以鹤鸣为转折,将画面从内省转向外界,鹤声清越,月光皎洁,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鹤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高洁、脱俗的意象,此处的鹤鸣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呼唤与外界的共鸣,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夜宿山中时的心灵之旅,从外界的静谧到内心的平和,再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秾李俱言笑,芳桃本自夭。
熏炉寒夜夜,画镜泪朝朝。
宜男赠丹棘,多子捣红椒。
眉新方上翠,靥避欲添潮。
双声歌婀娜,十五隐妖媱。
生憎留屈戌,孤负听啼么。
对月羞罗幕,因更恨丽谯。
丁环徒解索,甲桂未须烧。
不忆杨花婿,空怜柳叶腰。
还应悲葱草,无复惜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