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相唤浣罗衣,惆怅春波没石矶。
忽觉风吹歌笑近,南邻游女画船归。
晚晴相唤浣罗衣,惆怅春波没石矶。
忽觉风吹歌笑近,南邻游女画船归。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偶成》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宁静生活画面。首句"晚晴相唤浣罗衣",通过"晚晴"和"浣罗衣",展现了夕阳西下时妇女们在河边洗涤衣物的场景,透露出一种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第二句"惆怅春波没石矶"则转而带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春水上涨,石矶被淹没,似乎象征着时光流逝或人事变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后两句"忽觉风吹歌笑近,南邻游女画船归"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微风中传来邻家女子的欢声笑语,以及她们乘着装饰华丽的画船回家的情景。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邻家欢乐气氛的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一角,情感上既有日常生活的恬淡,又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怀,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对于生活情趣的敏锐捕捉和细腻表达。
每每出邸门,各各上车去。
迢迢马声寂,望望日沈暮。
昔时联镳来,愿为六龙鹜。
惊风吹乱云,先后不相顾。
昨夕明月佳,坐酒向庭树。
客思且与忘,安知有凉露?
脱焉舍我归,群欢逼孤虑。
他乡尚有别,恻恻往焉诉?
倦云赴东壑,西壁开凉晖。
黄鸡呼饭人,出门客迟回。
引风剩一叶,傍我疏发吹。
始知空山秋,八月已萧颓。
策筇望前路,坦滑多苔莓。
柴门知谁家,野鞠颇有姿。
远径人负锄,似向此中归。
我虽尘世来,意澹接能谐。
旷翠汎窈窈,吾衫烟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