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云赴东壑,西壁开凉晖。
黄鸡呼饭人,出门客迟回。
引风剩一叶,傍我疏发吹。
始知空山秋,八月已萧颓。
策筇望前路,坦滑多苔莓。
柴门知谁家,野鞠颇有姿。
远径人负锄,似向此中归。
我虽尘世来,意澹接能谐。
旷翠汎窈窈,吾衫烟霏霏。
倦云赴东壑,西壁开凉晖。
黄鸡呼饭人,出门客迟回。
引风剩一叶,傍我疏发吹。
始知空山秋,八月已萧颓。
策筇望前路,坦滑多苔莓。
柴门知谁家,野鞠颇有姿。
远径人负锄,似向此中归。
我虽尘世来,意澹接能谐。
旷翠汎窈窈,吾衫烟霏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古岭渡溪,到达李家坑的旅程中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人物情感的交织。
首句“倦云赴东壑,西壁开凉晖”,以“倦云”赴东壑,暗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西壁开凉晖”则描绘出夕阳西下,凉爽的光线洒在西壁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黄鸡呼饭人,出门客迟回”,通过一只黄鸡呼唤主人吃饭的情景,侧面表现了旅途中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归家的期待与迟疑,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烟火气。
“引风剩一叶,傍我疏发吹”,风吹过一片落叶,轻轻拂过诗人的头发,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微风,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心境的微妙变化。
“始知空山秋,八月已萧颓”,随着季节的更迭,空山开始显露出秋天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敏感感知,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策筇望前路,坦滑多苔莓”,诗人手持竹杖,眺望着前方的道路,路面上覆盖着苔藓和青苔,既体现了旅途的艰难,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柴门知谁家,野鞠颇有姿”,诗人看到一扇柴门,不知道是哪户人家,但门前的野花却展现出独特的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欣赏。
“远径人负锄,似向此中归”,远处的小径上,有人背着锄头,似乎正朝着这里走来,预示着农耕生活的忙碌与归家的温馨。
最后,“我虽尘世来,意澹接能谐”,诗人虽然是从尘世间来,但内心淡泊,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引领见明月,遥从东方吐。
团团清汉悬,隐隐高城度。
素节已轻飙,新凉稍多露。
苍然林外山,含景美遐顾。
情忘澹空明,形骸息喧鹜。
从容携手欢,开奖同心晤。
耽玩不知晏,尔我自成趣。
芝坛敛浮景,休气郁招清。
晨旭流翠葆,泰风飏华旌。
飞龙丽重霄,蕤绥在天庭。
式礼纡皇步,笃恭轸圣情。
几几磩承舄,亭亭云耀纮。
秉离临日鉴,乘乾健天行。
升崇俨帝对,纳陛惕凌兢。
周折并圆方,兴俛以屏营。
万舞罗皋帗,广乐陈咸茎。
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无愆,百辟具维刑。
亹亹不显德,千载扬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