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杵夜沉沉,中悬万里心。
露华欺白练,明月映秋砧。
双杵夜沉沉,中悬万里心。
露华欺白练,明月映秋砧。
这首《捣衣曲》描绘了夜晚捣衣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劳动妇女在月光下劳作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双杵夜沉沉”,开篇即以“双杵”点明捣衣的动作,而“夜沉沉”则营造出夜晚宁静、深邃的氛围,暗示捣衣活动的持续与劳作的艰辛。“中悬万里心”,形象地表达了捣衣者的心境,她们虽身在一方,但心系远方的亲人,这份思念之情跨越了万里的距离,深刻揭示了劳动妇女对家人的深切关怀和牵挂。
“露华欺白练”,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露水的清凉与捣衣布料的洁白相联系,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捣衣时的景象,露珠仿佛在轻抚着白练,增添了一种温柔与静谧的美感。“明月映秋砧”,最后两句将捣衣的场景与明亮的月光相结合,不仅突出了时间的特定性——秋夜,也强化了月光下的捣衣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捣衣这一日常生活的场景,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体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坚韧与深情,以及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再现。
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未知何方好,奔走昧南北。
无乃吏政苛,聊欲避所逼。
持檄疾招来,计口给汝食。
诚恐失初心,展转成盗贼。
踉跄返前村,日影正曛黑。
面目半已改,父子不相识。
劝汝秉锄犁,陇上艺黍稷。
妇女勿娇惰,轧轧当户织。
壮者习弯弓,努力卫邦国。
人事苟修诗,天道岂终极。
拈花弄蕊,记绿阴庭院,清幽如许。
一带浓阴遮翠幕,绿映黛螺眉妩。
红豆抛莺,春纨扑蝶,憨做娇儿女。
珠帘晴卷,画堂春暖如雾。
回首易换沧桑,而今重忆,总是伤情处。
月转回廊花影飐,谁在儿家窗户。
春草池边,可娱轩里,问东风谁主。
铜仙多感,露和铅泪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