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弄蕊,记绿阴庭院,清幽如许。
一带浓阴遮翠幕,绿映黛螺眉妩。
红豆抛莺,春纨扑蝶,憨做娇儿女。
珠帘晴卷,画堂春暖如雾。
回首易换沧桑,而今重忆,总是伤情处。
月转回廊花影飐,谁在儿家窗户。
春草池边,可娱轩里,问东风谁主。
铜仙多感,露和铅泪如注。
拈花弄蕊,记绿阴庭院,清幽如许。
一带浓阴遮翠幕,绿映黛螺眉妩。
红豆抛莺,春纨扑蝶,憨做娇儿女。
珠帘晴卷,画堂春暖如雾。
回首易换沧桑,而今重忆,总是伤情处。
月转回廊花影飐,谁在儿家窗户。
春草池边,可娱轩里,问东风谁主。
铜仙多感,露和铅泪如注。
这首《百字令·怀母氏故居》是清代女诗人范贞仪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故居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拈花弄蕊,记绿阴庭院,清幽如许。”开篇以“拈花弄蕊”描绘出故居中花木扶疏、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绿阴庭院,清幽如许”则点明了故居环境的静谧与雅致,为全词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
“一带浓阴遮翠幕,绿映黛螺眉妩。”进一步描写故居的景致,浓密的树荫如同翠绿色的帷幕,映照着黛色的山峰,仿佛是母亲温柔的眉眼,充满了深情与柔美。
“红豆抛莺,春纨扑蝶,憨做娇儿女。”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红豆比作莺鸟,春纨(一种轻薄的丝织品)比作蝴蝶,描绘了故居中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欢乐,同时也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珠帘晴卷,画堂春暖如雾。”珠帘在晴朗的天气下轻轻卷起,画堂内春意融融,如同轻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故居中的温暖与和谐。
“回首易换沧桑,而今重忆,总是伤情处。”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每当回忆起故居,心中总是充满伤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月转回廊花影飐,谁在儿家窗户。”月光洒在回廊上,花影摇曳,仿佛有人在窗户前静静守候,这既是对故居的想象,也是对母亲的思念。月光、花影、窗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春草池边,可娱轩里,问东风谁主。”春草覆盖的池塘边,可娱轩里,东风吹拂,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是谁在主宰这一切?这个问题既是对自然界的赞叹,也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铜仙多感,露和铅泪如注。”最后两句以“铜仙”自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铜仙多感,意味着诗人对故居的怀念之情深沉而复杂;“露和铅泪如注”,则是对泪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怀念故居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如同露水和铅液般倾泻而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故居的深深怀念与感慨,以及对时间、生命、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邂逅春风识凤雏,又随群彦送轺车。
人看白发迎门日,路是青云发轫初。
寿酒正宜桑落后,舞衣犹带御香馀。
只应喜杀洪都尹,亲见挥金为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