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秩大小宗,祧祢归一经。
献享制无越,吾族有康成。
西阶奏笙柷,爵帛高在楹。
旦气极斋洁,虚堂生清明。
分序厕群从,偻随长者行。
杯棬遗泽留,惕惕惧难承。
入世三十年,始瞻我祖灵。
当喜分种枝,亦有新条荣。
气召神不阂,呼吸通仪形。
末孙自远来,鉴此庶受馨。
秩秩大小宗,祧祢归一经。
献享制无越,吾族有康成。
西阶奏笙柷,爵帛高在楹。
旦气极斋洁,虚堂生清明。
分序厕群从,偻随长者行。
杯棬遗泽留,惕惕惧难承。
入世三十年,始瞻我祖灵。
当喜分种枝,亦有新条荣。
气召神不阂,呼吸通仪形。
末孙自远来,鉴此庶受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姚燮在诸暨姚公步宗祠祖墓的庄严仪式与家族聚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坚守。
首句“秩秩大小宗,祧祢归一经”点明了宗族的秩序与祭祀的规矩,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接下来,“献享制无越,吾族有康成”表达了对家族先贤康成的敬仰,暗示了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西阶奏笙柷,爵帛高在楹”描绘了宗祠内祭祀时的音乐与礼仪,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而“旦气极斋洁,虚堂生清明”则强调了祭祀前的虔诚与环境的清静,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分序厕群从,偻随长者行”描述了家族成员按照辈分排列,恭敬地跟随长辈行走的场景,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与秩序。接着,“杯棬遗泽留,惕惕惧难承”表达了对家族恩泽的感激与对未来责任的担忧,流露出深深的家族情感。
最后,“入世三十年,始瞻我祖灵”回顾了作者踏入社会三十年后首次瞻仰祖先灵位的经历,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追溯与对祖先的缅怀。“当喜分种枝,亦有新条荣”预示着家族的繁衍与新生,充满了对未来家族发展的期待与希望。
“气召神不阂,呼吸通仪形”则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精神的感应与共鸣,认为家族的精神力量能够超越时空,影响着后代的行为与思想。
“末孙自远来,鉴此庶受馨”作为结尾,点明了作者作为家族末孙,从远方而来,见证了这一切,感受到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家族精神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作者在宗祠祖墓的所见所感,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祖先的尊崇与怀念,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责任传承。
冻烟暝色。补小楼画本,一枝长笛。
夜静月寒,天付幽香美人摘。
如此溪山最好,偏耽误、词笺吟笔。
便算有、驿使携来,离恨落琴席。乡国。路寂寂。
怕细数梦痕,翠藓堆积。凤筝暗泣。
倚竹娟娟忍追忆。
江上归期未准,应望断、潇湘愁碧。问点点、清泪影。
可能寄得。
佩兰怨曲,啼竹潸痕,魂断何许。
吊古人来,还是冻云愁聚。
倦雁稀迎前度客,昏鸦冷寄谁家树。
数归程,但梨花梦隔,扣舷空阻。
念几日、湘南留滞,窗暝栖烟,灯暗吹絮。
望眼冥迷,不到夕阳红处。
拂槛徒夸群玉见,推篷忍看飞琼舞。
倚新词,待催将、棹歌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