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之精,汇为天潢。播于人间,洵广且长。
九曲曰河,九派曰江。止水之潘,中泠最良。
武昌王孙,凿井其城。濯彼心魄,导之清澄。
爰荫崇馆,爰饰嘉名。何必金山,始为中泠。
惟此中泠,与阿耨水。长安帝城,乃有二异。
时无万回,且鲜太尉。沈冥其中,曷识真味。
天一之精,汇为天潢。播于人间,洵广且长。
九曲曰河,九派曰江。止水之潘,中泠最良。
武昌王孙,凿井其城。濯彼心魄,导之清澄。
爰荫崇馆,爰饰嘉名。何必金山,始为中泠。
惟此中泠,与阿耨水。长安帝城,乃有二异。
时无万回,且鲜太尉。沈冥其中,曷识真味。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中泠馆诗》。诗中描绘了对中泠泉的赞美和对其水质的推崇。开篇以“天一之精,汇为天潢”起笔,将中泠泉比作天上的精华,引人入胜。接着,“播于人间,洵广且长”,点出中泠泉的广阔与长久,寓意深远。
“九曲曰河,九派曰江”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中泠泉与其他著名的河流相提并论,强调其独特地位。随后,“止水之潘,中泠最良”进一步突出中泠泉的纯净与优质。
诗中提到武昌王孙凿井其城,以此说明中泠泉的发现与历史渊源。通过“濯彼心魄,导之清澄”表达了对泉水清澈纯净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泉水能洗涤心灵,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爰荫崇馆,爰饰嘉名”则描绘了中泠泉周边环境的优美与设施的完善,显示了人们对这一自然奇观的重视与珍视。最后,“何必金山,始为中泠”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中泠泉的独特价值,并与“惟此中泠,与阿耨水”相呼应,将中泠泉与佛教圣地阿耨水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其神圣与尊贵的地位。
“长安帝城,乃有二异”则将中泠泉与长安的其他名泉进行对比,突出了中泠泉的独特之处。“时无万回,且鲜太尉”表达了对当时未能充分认识到中泠泉价值的遗憾。“沈冥其中,曷识真味”则是对真正体验到中泠泉之美的渴望,以及对未能深入理解其深层意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中泠泉的赞美与描述,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追求。
人物盛东南,莫如吴郡陆。
汉季逮唐来,班班闻史牍。
门庭迭辉赫,龙虎争驰逐。
风流郁兰桂,气象鲜车服。
鲁望乃其裔,清标映宗族。
文章及者鲜,意趣超然独。
宁从一瓢饮,不枉万钟禄。
云烟蔼巾袖,星斗粲胸腹。
来居笠泽旁,萧萧数间屋。
厨中甑起尘,笔下珠盈斛。
吟须僧舍题,醉就友人宿。
醒将太玄解,卧把离骚读。
心惟近渔钓,迹亦混樵牧。
韵高谁可听,皮子往还熟。
唱酬数百篇,名流必雌伏。
业书类有道,不赋长沙鵩。
晚泊松江上,遗图见眉目。
分明孤鹤姿,轩昂骇鸡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