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观岧峣飞雉堞,登临恍欲升仙。
野桃官柳衬吴天。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绵。
闻道东溟才二里,银涛直与天连。
凭谁都卷入芳尊。赋归欢靖节,消渴解文园。
宝观岧峣飞雉堞,登临恍欲升仙。
野桃官柳衬吴天。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绵。
闻道东溟才二里,银涛直与天连。
凭谁都卷入芳尊。赋归欢靖节,消渴解文园。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宝观岧峣飞雉堞",开篇即展现出高耸的宝观楼阁,雉堞如飞,气象万千。登临此景,诗人仿佛能感受到超凡的仙气,心境升华。"野桃官柳衬吴天",以野桃花和官道两旁的柳树点缀着江南的天空,春天的气息浓厚,富有生机。
"春风寒食夜",点明时令为春分前后,寒食节之夜,春风微凉,更显诗人内心的怀旧之情。"遗恨在封绵",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遗憾和无尽思绪,如同绵延不断的山川,难以割舍。
"闻道东溟才二里,银涛直与天连",东海水势浩渺,诗人形容它近在咫尺,浪花白如银,似乎与天相接,展现了壮阔的海景,也寓含了诗人对大海的向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最后两句"凭谁都卷入芳尊",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的豪情,无论何人都能在这美酒中找到片刻的欢愉。"赋归欢靖节,消渴解文园",以陶渊明(靖节先生)和西汉文学家扬雄(文园主人)自比,表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借田园生活来舒缓心中的苦闷。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