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浮玉奠中川,潮去潮来故屹然。
世事只随波上过,佛身元向定中圆。
妙高得月天无际,雄跨看云雨带烟。
孤屿扁舟无活计,又拿杨子渡头船。
何年浮玉奠中川,潮去潮来故屹然。
世事只随波上过,佛身元向定中圆。
妙高得月天无际,雄跨看云雨带烟。
孤屿扁舟无活计,又拿杨子渡头船。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首联“何年浮玉奠中川,潮去潮来故屹然”以问句开篇,仿佛在探寻历史的痕迹,接着描述了金山寺在潮水的起伏中依然稳如磐石,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风骨。颔联“世事只随波上过,佛身元向定中圆”则将视角转向对世事的感慨,暗示着世间万物如同潮水般流转,而佛性则在内心的平静中得以显现,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颈联“妙高得月天无际,雄跨看云雨带烟”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环境之美,月光洒在妙高峰顶,仿佛与天际相连,云雨缭绕,更添几分神秘与雄伟。尾联“孤屿扁舟无活计,又拿杨子渡头船”则通过孤岛和扁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漂泊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追寻精神寄托时的艰难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金山寺的自然景观与建筑特色,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宗教意味,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