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郊投耒兴,六百奠殷祀。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莘郊投耒兴,六百奠殷祀。
南阳辍耰出,汉业偾还起。
圣贤忧世心,秋月照寒水。
彼哉植杖徒,长往见何庳。
我读逸民传,初讶子陵志。
赤符燄方张,注想资共理。
掉头归深山,缪洗巢父耳。
六经凛刀尺,云乎不斯畏。
反覆史氏词,陵去良有以。
维人验进德,必于师友试。
历试犹夫人,成就安能伟。
挽士亦既来,舍王宁得已。
汉道汝不衡,先生可轻议。
钓台千万篇,未有惬予意。
赋诗题思耕,聊与发斯义。
这首宋诗《思耕亭》是高斯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如严光(字子陵)的敬仰和对其选择归隐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莘郊农耕祭祀的场景,引出严光辅佐汉业后又弃官归隐的故事,展现出圣贤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对严光的高尚情操表示惊讶,并引用赤符象征天命,暗示严光的选择并非轻易之举。
接着,诗人指出六经中的道德准则如同刀尺,严光的归隐是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他选择了遵循内心的宁静。诗人反思历史,认为个人品德的检验应在师友之间,而严光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多次考验的结果。他认为,即使有才士被挽留,若不能像严光那样坚守原则,其成就也无法伟大。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认为如果不能像严光那样平衡个人与国家,那么对他的评价就显得轻率。他提到严光的钓台虽多,但尚未有一篇能完全表达他对严光的敬意。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尊重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深沉思考。
凤嘴匀初,鸦翎染遍,暗藏银孕。
尘飞不上,闪闪砑光如镜。
镂旋螺惯填小幅,云峰花鸟纤毫钉。
料琐鱼深贮,鹧斑蛾绿,镇教相并。几净。看交映。
想浮天一叶,海帆风猛。钿工市罢,估客乍添归兴。
甚求仙、徐福不还,秦女晓梳犹未省。
待清吟、试续香奁,衍波笺写赠。
中秋过了,候波潮消息。
我亦扁舟趁风色,有故人、携手共剪疏灯,拚醉倒,便不看潮也得。
子城凉月近,作意窥檐,一片秋声恰吹入。
记莺边折柳,蝉底怀人,又听到、南鸿一一。
纵不饮、高眠亦何妨,但辜负相逢,今宵可惜。
溪师摇橹。问因甚、呕哑不住。渚烟汀树。
断岑响秋雨。载酒载诗箧,碧浪湖天容与。
故林秪隔重邮,早难忘、剪莼处。朝朝暮暮。
挂凉席、沿镜暗度。杜鹃无语。是谁引归路。
山庄冷泉外,竹织篱门须补。
只怕香上情牵,又抛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