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香袅人无语。拨微红闲炷。
燕山纵有好晴天,寒甚江南雨。鞭丝帽影风吹絮。
笑频年离绪。酒人箧底卖文钱,肯携向、旗亭否。
一帘香袅人无语。拨微红闲炷。
燕山纵有好晴天,寒甚江南雨。鞭丝帽影风吹絮。
笑频年离绪。酒人箧底卖文钱,肯携向、旗亭否。
这首清代李良年的《洛阳春·其一》描绘了一幅寒日小酌的画面。首句“一帘香袅人无语”,通过轻烟袅袅和寂静无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拨微红闲炷"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点燃的香火微微泛红,显得闲适而略带凄清。
接下来,“燕山纵有好晴天,寒甚江南雨”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身处北方的寒冷,即使天气晴朗,也比江南的阴雨还要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这句寓言了诗人对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鞭丝帽影风吹絮”一句,借风中的帽影和飘飞的柳絮,暗示时光流逝,人事如梦,增添了离愁别绪。“笑频年离绪”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尽管试图以笑掩藏多年的离别之苦。
最后两句“酒人箧底卖文钱,肯携向、旗亭否”,诗人以酒为媒介,自嘲为靠卖文为生的“酒人”,询问是否愿意带着这些卖文所得的钱,共饮于市井的旗亭,寻求一丝慰藉。这既表达了诗人的落魄,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