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
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
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
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
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
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
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除夕之夜的长安景象,诗人通过对城市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长安朔风起”,便设定了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穷巷掩双扉”则透露出一丝寂寞与孤独,这里的人们已经关闭了门窗,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接着“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而自己却无法回到那个温暖的地方,这种离愁交织在夜的寂静中,更显得深切而痛苦。
“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两句,则从视觉和感觉上描绘了室内的景象。诗人可能正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镜中的自己,鬓角的发丝在灯光下闪耀,而窗外的雪花则像是要夺走屋内那一点点温暖的光亮。
最后,“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诗人不禁羡慕那些能够随着季节变化而自由迁徙的鸟儿。秦州雁,即大雁,它们在春天即将到来之际,便会集体向北飞去,这种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除夕夜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深切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唐代士人的孤独与乡愁,同时也映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新年、家园和自由的共同情怀。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碗对炉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