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沧洲。寒波不尽流。恰登舟、便过城楼。
一片锦云三万顷,常记得、藕花秋。渔父雪蒙头。
此情知道否。说生来、不识闲愁。
青笠绿蓑烟雨里,吾与汝、可同游。
何处是沧洲。寒波不尽流。恰登舟、便过城楼。
一片锦云三万顷,常记得、藕花秋。渔父雪蒙头。
此情知道否。说生来、不识闲愁。
青笠绿蓑烟雨里,吾与汝、可同游。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唐多令·和刘改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闲适画面。开篇“何处是沧洲”以问句引出,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沧洲象征着远离尘世的清幽之地。接下来,“寒波不尽流”描绘了江水潺潺,仿佛时间在静谧中流逝。
“恰登舟、便过城楼”写诗人乘舟出行,轻快地穿过了城市,展现了他潇洒自在的态度。然后诗人用“一片锦云三万顷,常记得、藕花秋”来赞美广阔的水面如同锦绣般的美丽,以及秋天荷花盛开的景象,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怀念。
下片转向渔父的形象,“渔父雪蒙头”形象地刻画了渔夫在风雪中的朴素生活,而“此情知道否”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共鸣。最后,“青笠绿蓑烟雨里,吾与汝、可同游”传达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宁静淡泊的生活,共同在烟雨中悠然垂钓,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江景和渔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