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阴将雨,林深鸟不喧。
远风来习习,凉叶忽翻翻。
野旷虫何怨,秋成物自恩。
回依僧舍憩,寒水静当门。
驿路阴将雨,林深鸟不喧。
远风来习习,凉叶忽翻翻。
野旷虫何怨,秋成物自恩。
回依僧舍憩,寒水静当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首句“驿路阴将雨”点明了地点和天气状况,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丝朦胧与期待。接着,“林深鸟不喧”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森林深处的宁静,仿佛连鸟儿都因这份静谧而沉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远风来习习,凉叶忽翻翻”两句,运用动态描写,展现了微风拂过,树叶轻轻摇曳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接下来,“野旷虫何怨,秋成物自恩”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生长的感慨,即使在广阔的田野上,昆虫或许会感到孤独,但秋天的丰收却让万物都得到了恩赐,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回依僧舍憩,寒水静当门”描绘了诗人结束旅程后,在僧舍短暂休息的场景,寒水静静地映照着门户,不仅反映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东湖来自东海涯,到山先拜梁溪祠。
梁溪先生千载士,文章德业真吾师。
前公来时未有此,我归方浚吾泉水。
此时此地复此泉,青眼相看更吾子。
草蔬一饭正愧予,野人忽馈深溪鱼。
急烹入馔肥且硕,此事真合牵联书。
泉傍有台名点易,昔梦依稀尚能忆。
高丘远海谪仙诗,歌对沧茫两无极。
平生知己主一翁,几回墓草经秋风。
因之尚论文庄叶,遗录今谁问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