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看儿戏,阶庭闹不休。
觅钱何所用,得果更无求。
转觉童心好,翻令老态羞。
年光正如电,愁入鬓边秋。
病起看儿戏,阶庭闹不休。
觅钱何所用,得果更无求。
转觉童心好,翻令老态羞。
年光正如电,愁入鬓边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观察孩子嬉戏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与哲理思考。
首句“病起看儿戏”,点明了诗人从病中恢复,开始关注周围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孩子们的活动。接着,“阶庭闹不休”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庭院中孩子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
“觅钱何所用,得果更无求。”这两句通过孩子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纯真无邪的心态。孩子们在寻找零花钱时,并非为了购买什么特定的物品,而是出于对糖果或水果的自然喜爱,这与成人世界的复杂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转觉童心好,翻令老态羞。”诗人由孩子们的行为引发了感慨,感叹自己在面对生活的琐碎和世故时,逐渐失去了那份纯真与简单,而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反而让他感到羞愧。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失去的纯真的反思。
最后,“年光正如电,愁入鬓边秋。”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飞逝的电光,表达了岁月流逝之快。同时,通过“愁入鬓边秋”这一形象的描绘,暗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忧愁如同秋天的落叶一般,渐渐积累,让人感到沉重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病后观察孩子嬉戏的日常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童真与衰老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富有哲理意味。
帝赐玄圭,臣妾潘衡,奴隶侯璋。
因封还除目,见瞋鬼质,窜涂贽卷,取怨奇章。
肯比寒儒,自夸秘宝,十袭庭邽寸许香。
下岩石,要朝朝磨试,不论闲忙。何须狗监揄扬。
这衡尺曾经圣手量。
纵埋之地下,居然光怪,栖之梁上,亦恐偷将。
蓬户无人,花村有犬,添几重茅覆野堂。
交游少,约文房四友,泛浩摩苍。
谢病归来,便文殊相问,懒下禅床。
雀罗晨有剥啄,颠倒衣裳。
袖中贽卷,原夫辈、安敢争强。
若不是,子期苗裔,也应通谱元常。
村叟鸡鸣籁动,更休烦箫管,自协宫商。
酒边唤回柳七,压倒秦郎。
一觞一咏,老尚书、闲杀何妨。
烦问讯,雪洲健否,别来莫有新腔。
松桂各参天。石桥下,新种一池莲。
似仙子御风,来从姑射,地灵献宝,产向蓝田。
曾入先生虚白屋,不喜傅朱铅。
记茂叔溪头,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禅。山间。
多红鹤,端相久,蓦地飞去蹁跹。
但蝶戏鹭翘,有时偷近旁边。
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玉三年。
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
自矜力健爪距刚,乘夜阴黑来康庄。
东家亡羊西失狗,不觉杲日升扶桑。
村农贾勇群捕逐,一农奋戈扼其吭。
虎立而攫吼动地,万夫辟易农重伤。
众戈攒聚攻腹背,虎既倒毙农亦僵。
居人空巷观死虎,竞设饮具罗酒浆。
独怜逝者不可返,孩幼呱呱啼其傍。
古来猛士岂易得,揖蛙可以图霸王。
恨渠手无羽林鎗,血膏原野魂国殇。
何如姑养北宫勇,犹可自附南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