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岸宿源头,源头乃吾庐。
自兹达朱明,近可卅里馀。
插柳妨前江,围竹背后畲。
八十已任真,藩篱知有无。
未计明日事,日夕相与娱。
到岸宿源头,源头乃吾庐。
自兹达朱明,近可卅里馀。
插柳妨前江,围竹背后畲。
八十已任真,藩篱知有无。
未计明日事,日夕相与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入住源头精舍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到岸宿源头,源头乃吾庐”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仿佛源头就是诗人的家,流露出一种归属感和亲近自然的情感。
接着,“自兹达朱明,近可卅里馀”描述了从当前位置到源头的距离,虽然路程不短,但“近可卅里馀”的表述中透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插柳妨前江,围竹背后畲”两句则细致地描绘了源头周围的环境,柳树和竹子不仅增添了景致,也象征着生机与和谐。通过“妨”和“围”这两个动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欣赏。
“八十已任真,藩篱知有无”可能是指诗人已经年迈,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不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里的“藩篱”既指实际的篱笆,也可能象征着心灵的界限,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与形式,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最后,“未计明日事,日夕相与娱”点明了诗人的心态,他不为未来忧虑,只享受当下与自然相伴的美好时光。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凉飙度中林,长松发清响。
震荡出岩峦,萧骚纳天壤。
初疑繁弦作,复讶惊涛上。
倏尔若崩奔,悠然亦平广。
大音本无声,至理奚有象。
复动阳始生,姤静阴已往。
达人居高明,会兹适真养。
心静听转聪,虑屏神逾爽。
岂彼廛市间,啾啾局尘坱。
好招陶隐居,山中一清赏。
君不见庐山岑,董仙在时花满林。
身骑白鹿忽飞去,江海寥寥千古心。
君今种杏知何所,解向青山作茅苧。
云中浇酒祀岐黄,林下还丹结龙虎。
羡君有道不羞贫,卖药无钱常与人。
抱琴出谷迷行屐,散帙临流醉角巾。
武阳山水多奇处,金鳌苍苍但烟树。
鸡犬长鸣石上苔,渔樵未识松边路。
自是先贤六代孙,布衣不到五侯门。
相逢又欲还山去,他日思君愁断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