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渔家傲·其二》,以个人修行体验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和领悟。首句“三十年来无孔窍”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心灵的闭塞与困惑,暗示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接着,“几回得眼还迷照”表达了几度获得启示却依然迷失的曲折过程。
“一见桃花参学了”以桃花比喻顿悟的瞬间,暗示诗人通过某种机缘或启示,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呈法要”则表明他开始传授或实践这种领悟到的“法要”,可能是佛法或其他哲学道理。
“无弦琴上单于调”运用无弦之琴的意象,象征着超越世俗的音乐,传达出诗人追求超脱的心境。“摘叶寻枝虚半老”描述了诗人虽然年岁渐长,但心境却因领悟而显得年轻。“拈花特地重年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态上的返璞归真。
尾句“今后水云人欲晓”预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领悟能帮助他人看透世事,达到一种通达的境界。“非玄妙”则点明这种境界并非神秘难解,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灵云合破桃花笑”以灵云和桃花相映成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认为真理如同桃花般自然流露,让人会心一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洞察。
玉署凝严处,朱栏封殖恩。
其谁赏高节,祗自保孤根。
密干青杠矗,危梢翠纛翻。
故林兹地隔,新实几时繁。
细籁供风枕,斜阴叠月轩。
雀惊冲叶堕,蝉静抱枝喧。
戴氏当年谱,梁王自古园。
对容金马客,深在玉堂门。
本以萧萧擢,还由冉冉存。
烟能留暝色,粉解记春痕。
拾箨题吟墨,披丛爽醉魂。
爱君同省树,不敢为人言。
寻春送客共留连,雨罢春郊物物妍。
黄抹柳梢初遍后,紫粘花萼未开前。
朋襟自为交欢悴,醉斝谁能辨圣贤。
犹赖斜阳催跋马,不然离恨损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