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鸢为风徵,鸣鹳为雨徵。
畏风或苦雨,勃然而怒兴。
天适欲风雨,吾力亦奚能。
吾适患风雨,天心亦奚凭。
况彼区区者,俄然为化乘。
不知方寸内,风雨皆渊冰。
鸣鸢为风徵,鸣鹳为雨徵。
畏风或苦雨,勃然而怒兴。
天适欲风雨,吾力亦奚能。
吾适患风雨,天心亦奚凭。
况彼区区者,俄然为化乘。
不知方寸内,风雨皆渊冰。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三门滩感兴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鸢和鹳的鸣叫象征天气的变化,鸢鸣为风,鹳鸣为雨,以此引出对自然力量和个人无力感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在面对天时地利的风雨无常时,感到自己的力量微小,无法左右天气。同时,他也意识到即使是小小的个体,也在大自然的变迁中难以自保,如同化为沧海一粟。最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困惑,不知道在如此复杂多变的风雨世界中,人心如何保持平静如深渊之冰。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王夫之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前年酀?城,与君始相遇。慷慨夜深言,所期在远慕。
闻君返故乡,干戈满道路。
我亦抱沈痾,命危若朝露。
还家无旧业,生事同流寓。
薄田遍蒿莱,残书亦虫蛀。
日夕卧空园,怀人望云树。
岂知寥落所,君自远方顾。
相别几岁时,相看忽若寤。
橐中无黄金,鬓边色已素。
既以感朋好,兼之悲世务。
沧流不可回,蝉鸣日将暮。
对酒且沉酣,万事有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