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四十七》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四十七》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偈颂

九旬过半,见成公案。明眼衲僧,打叠不办。

万寿枣子浑仑吞,打鼓普请诸人看。

看看,睦州担板。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风格展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生动的形象。首先,“九旬过半,见成公案”这句话,运用了时间的概念来隐喻人生的历程,九旬即九十岁,过半则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见成公案”则是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人生、宇宙、自我有了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仿佛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的谜题。

接下来,“明眼衲僧,打叠不办”中的“明眼衲僧”指的是智慧通达、眼光敏锐的僧人,他们对于事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打叠不办”则可能是指这种理解或洞察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或者说,即使能够表达,也难以让他人完全理解,这体现了禅宗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思想。

“万寿枣子浑仑吞,打鼓普请诸人看”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将“万寿枣子”比喻为漫长的生命,诗人似乎在说,面对生命的终结,应当像吞下一颗枣子一样平静、自然。而“打鼓普请诸人看”,则是在邀请众人共同见证这一过程,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分享与体验,而非个人的孤独经历。

最后,“看看,睦州担板”中的“睦州担板”可能是指一种禅宗修行的方式或象征,这里的“担板”可能代表了修行者所背负的法器或象征着修行的负担。这句话或许在提醒读者,无论修行的过程多么艰难,最终都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就像看到一位老修行者轻松地担着板走过一样,体现了禅宗中“放下即是自在”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探讨了生命、觉悟、修行等主题,展现了禅宗独特的智慧和境界。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题邓梅边买驴卷后

出市难逢陈处士,叩门谁识傅先生。

此行若遇孙郎宴,借笔不妨题子名。

(0)

赠别高则山王叔浩·其二

孤洲兰蕊春风晚,老树丝苓夜雨寒。

何日抱琴重过我,焚香煮茗听君弹。

(0)

二月望暂寓山中感旧·其四

石臼凝泉莹似冰,山椒云气起如蒸。

小溪流出桃花片,我欲穷源客不能。

(0)

雪中夜坐杂咏十首·其三

读书声歇茶初熟,古鼎香销诗未成。

起唤欧苏索白战,天高海阔不胜情。

(0)

寄芳洲先生·其四

官衔雅似何水部,文学老于元道州。

如此身名应贵重,世间清浊易同流。

(0)

书怀五首·其一

伊优肮脏子自择,籧篨戚施我不能。

试看洛阳红紫国,何如空谷一枯藤。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