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群峰斗宿盘,高秋携杖破烟峦。
瑶台石室知何世,玉液璚芝具可餐。
鸟道暗穿岩底溜,虹桥斜挂镜中看。
扁舟何限沧江思,采采芙蓉露正寒。
湖上群峰斗宿盘,高秋携杖破烟峦。
瑶台石室知何世,玉液璚芝具可餐。
鸟道暗穿岩底溜,虹桥斜挂镜中看。
扁舟何限沧江思,采采芙蓉露正寒。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七星岩游览时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湖上群峰斗宿盘”,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群山环绕、峰峦竞秀的景象,仿佛群峰在与天上的星辰争斗,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接着,“高秋携杖破烟峦”一句,通过“携杖”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作者亲自探索自然的行动,也暗示了秋季清晨薄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瑶台石室知何世,玉液璚芝具可餐”两句,运用了神话般的语言,将眼前的景物比作仙境中的瑶台石室,其中的玉液琼芝仿佛是可食之物,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又增添了浪漫与幻想色彩。接下来,“鸟道暗穿岩底溜,虹桥斜挂镜中看”描绘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如同鸟儿穿行,而远处的彩虹则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扁舟何限沧江思,采采芙蓉露正寒”两句,通过想象中的扁舟和采摘芙蓉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秋天露水的寒冷,增添了几分淡淡的哀愁与思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塘上双鸳鸯,芙蓉翳其阴。
不自行仁义,何能知妾心。
青蝇一堕耳,琴瑟难为音。
新人入宫时,意已无同衾。
君子在万里,颜色安可任。
念妾平生时,岂谓有中路。
新人断流黄,故人断纨素。
新人种兰苕,故人种桂树。
新人操阳春,故人操白露。
新人日以驩,故人日以悲。
浮云顾我庭,北风动我帷。
恩爱傥中还,皓首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