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
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的《宿颍桥》。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与批判,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顺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诗人独自漫步在古老的颖谷之中,心中充满了对颖封人的感慨。颖封人,即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郑庄公曾因争夺王位而与母亲关系紧张,最终通过巧妙的计谋,使得母亲武姜在祭祀时射中了自己肩膀,以此来化解母子之间的矛盾。然而,郑珍在此诗中却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质疑和批评。
接下来的几句,“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表明诗人认为郑庄公与母亲之间的这种互动,更像是孩童间的嬉戏,而非真正的孝顺。接着,“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进一步强调,这种行为并非真正的孝顺,因为真正的孝顺不应该只是在死后才得以实现。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指出,作为臣子,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而不是教导君主去犯错误。这里暗含了对郑庄公行为的谴责,认为他的做法不仅不正确,反而可能导致君主变得不贤明。
最后,“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提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寤生(即郑庄公)和考叔。寤生不孝,考叔不忠,他们各自的行为都违背了基本的道德规范。这里通过对比,再次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顺的重视,以及对那些看似聪明实则背离正道行为的批判。
被服纨与绮,流览圣与儒。
岂为荣名计,简编自堪娱。
栖乌中夜起,明月临前除。
皓皓清露冷,萧萧竹影疏。
我思英皇女,千载不得俱。
复观曹大家,八志《续汉书》。
伊余慕前淑,汲古期有馀。
譬如月桂影,而欲穷根株。
终当事蚕织,私好徒区区。
淡烟漠漠护重阴,思入罗浮梦已深。
对月应怜清夜影,怀人空寄岁寒心。
云横渭北家千里,春到江南雪一林。
谁向天涯问消息,好从孤管写馀音。
寒山无恙隔层阴,一缕相思为尔深。
梦后何人同载酒,花时有客独关心。
飞来晴雪春留影,相送前溪月在林。
官阁吟成应寄兴,不教空谷误跫音。
仲月春始和,远郊阡陌静。
数里闻水声,豁然入灵境。
桃李犹含萼,森肃长楸劲。
沦涟映红玉,蘋藻浮青镜。
太行亘天末,遥瞻似云靓。
溯流寻神源,圆折纷珠迸。
喁喁见鱼乐,鳞鬣自适性。
善病久罢欢,暂使心目莹。
至哉苏门人,今古谁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