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昭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逝世后的一系列场景,充满了悲壮与哀伤的氛围。从突厥使者急忙派遣,到三边走马传报胡人的噩耗,再到万里飞书向汉王报告,昭君的去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哀悼。
诗中描述了单于亲自前来吊唁,对昭君的丧事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甚至在她去世后仍不舍离去,守丧期间,单于解下天子的佩剑,脱去华丽的服饰,换上了普通人的装扮,以示对昭君的尊重和哀悼。衙官们在她的遗体前进行仪式,九姓之人哀悼,甚至有人割下耳珰以表哀痛。
昭君的衣物不再散发出往日的香气,她的美丽如同云雨般消散,人们异口同声地谈论着战场上的战斗。寒风吹过帐幕,似乎带着哀伤的声音,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昭君的遗体上,却无法驱散周围的悲伤。昔日同眠的夜晚显得格外短暂,而如今的孤独长夜则显得格外漫长。
诗中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她从繁华宫廷到遥远异域生活的转变的感慨。最后,诗人反思如果昭君知道自己会如此死去,是否会后悔没有回到汉地,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
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