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城北遨,得兴起我病。
梅岭识霜林,枫江认烟艇。
深行忆畴昔,冥搜吝俄顷。
西瞩列仙家,东睇老禅径。
不闻迁莺声,但见行雁影。
再读贻我篇,思与云路永。
一昨城北遨,得兴起我病。
梅岭识霜林,枫江认烟艇。
深行忆畴昔,冥搜吝俄顷。
西瞩列仙家,东睇老禅径。
不闻迁莺声,但见行雁影。
再读贻我篇,思与云路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答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后,漫步于梅岭枫江之间的情景。诗人通过“梅岭识霜林,枫江认烟艇”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霜林与烟艇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接着,“深行忆畴昔,冥搜吝俄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时光的珍惜。诗人似乎在深思中回忆起过去的美好,但又不愿让这份思考停留太久,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西瞩列仙家,东睇老禅径”则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视野,将目光投向了远方,无论是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仙家,还是代表内心平静的老禅径,都寓意着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不闻迁莺声,但见行雁影”两句,以听觉与视觉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意境。迁莺声的缺失,使得环境更加寂静,而雁影的出现,则为这寂静增添了一丝动态美。
“再读贻我篇,思与云路永”则是诗人对友人赠诗的回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这份友情能够如同云路一般,长久而深远,充满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历史、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远的志趣。
昭昭白日光,夜台不蒙辉。
冥冥泉下人,讵识生者悲。
和风扇春林,病叶忽辞枝。
大化有逸顺,庸情安可知。
忆昔送将归,不谓成永辞。
奄忽岁已迁,家人空馀思。
宿莽回青阳,蛰魄无骇时。
彭、聃以为天,斯理谁能齐。
悲来时涕零,援笔空复词。
忆昔侍笔砚,群籍纷披搜。
我母时禁止,夺书或父尤。
父时告我母,曾闻大家不。
表志迈迁史,笔削追《春秋》。
六宫席前拜,融续门下收。
子成荷母荫,亦封关内侯。
而我闻之喜,逸气同云遒。
迄今读其书,颜色惨以愀。
史必三长具,宁独词藻优。
倢伃固家学,左谢安能俦。
我才远不逮,古人良可求。
勖哉闺门内,掩卷神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