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不厌深,近山居亦好。
灵岩与穹窿,庭闼贮瑰宝。
苍苍乔木色,石塘净如扫。
几辈林下公,菟裘愿终老。
市集橛头船,家藏箭子稻。
方笑商颜中,沈冥啖芝草。
入山不厌深,近山居亦好。
灵岩与穹窿,庭闼贮瑰宝。
苍苍乔木色,石塘净如扫。
几辈林下公,菟裘愿终老。
市集橛头船,家藏箭子稻。
方笑商颜中,沈冥啖芝草。
这首诗描绘了木渎的自然美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
首句“入山不厌深,近山居亦好”,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无论是深入山林还是靠近山脚居住,都能感受到山的魅力。接着,“灵岩与穹窿,庭闼贮瑰宝”两句,赞美了木渎地区的自然景观,灵岩山和穹窿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宝藏,庭前屋后皆是美景。
“苍苍乔木色,石塘净如扫”描绘了木渎地区树木茂盛、石塘洁净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风貌。“几辈林下公,菟裘愿终老”则通过描述几位隐居在林下的老人,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市集橛头船,家藏箭子稻”描绘了木渎地区的市集和农业生产场景,展现了当地居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方笑商颜中,沈冥啖芝草”则以商颜山的典故,比喻木渎的居民生活悠闲自在,如同仙人般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渎自然风光和居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以及人们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