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
《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全文
宋 / 王翊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绣衣玉斧下青冥,端为斯文主夏盟。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

惟有渔翁祇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wángxiù使shǐtóngèrjiàochōngjiǎngbīn
sòng / wánglóng

xiùxiàqīngmíngduānwèiwénzhǔxiàméng

shīdàogèngquánshuāngbáijiǎngtángchūzòuliùjīngqīng

qínhuījìnshīshūzhǒngkǒngyóukēngzhúshēng

wéiyǒuwēngzhītàntánjīnggǎnwànghàn鸿hóngshēng

翻译
身着华丽服饰的官员手持玉斧,降临青天,主持着文化的盛事和盟约。
师德如双璧般完美,课堂上响起清朗的六弦琴声,象征着知识的纯净。
秦朝的灰烬虽已冷却,但诗书的精神仍在传承,孔壁中仿佛还回荡着音乐的余音。
只有渔翁独自感叹,谈论经义怎敢期望能像汉代学者那样影响深远。
注释
绣衣:华丽的官服。
玉斧:象征权力或尊贵的玉制工具。
青冥:天空,这里指高位。
斯文:文化、学术。
夏盟:夏代的盟约,比喻文化盛事。
师道:师德。
双璧白:比喻极高的道德品质。
讲堂:课堂。
六茎清:六弦琴,象征高雅的学问。
秦灰:秦朝的遗迹,象征历史。
诗书种:诗书的精神。
孔壁:孔子讲学的地方,后泛指古代典籍。
丝竹声:音乐声,借指学术氛围。
渔翁:隐士或普通百姓。
祇自叹:只能独自感叹。
汉鸿生:汉代学者,这里指有影响力的学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翊龙的作品,名为《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谢意和敬仰之情的诗句。诗中融入了古典文化的元素和对教育、学术的尊崇。

"绣衣玉斧下青冥,端为斯文主夏盟。"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穿着华丽服饰(绣衣),手持玉制斧头(玉斧)的人物形象,从天空中的蔚蓝色调(青冥)中降临,似乎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或誓言,显示出对文化和知识的尊重。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 这两句提到了教师的教导方式(师道),以及使用象征智慧和纯洁的双璧,诗中还描写了在讲堂内进行第一次演奏,声音清脆动听,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学术氛围。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 这两句提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但这里指的是尽管如此,诗书依然流传后世,而孔子的墙壁上还能听到丝竹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学术不灭性的赞美。

"惟有渔翁祇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个人情感,只有渔翁(可能指自己)在独自叹息,而对于探讨经典(谈经),诗人却勇敢地期望能够达到像汉代大儒那样的学术高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文化的描述和对教育、学术的崇敬,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尊重以及个人对于学术成就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翊龙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诰封宜人先慈诞辰感述

望望鸾轩下玉台,仙城万里郁崔嵬。

山留紫诰神明卫,地拥黄云锦绣堆。

卷耳可谁同静一,螽斯长此藉栽培。

却怜尊酒逢辰日,肠断当年膝下开。

(0)

过伏波祠二首·其二

先王经略安南日,文武元臣仗节来。

铜柱千秋标汉塞,越裳万里到燕台。

弃珠误引捐之策,屯粟曾无充国才。

空使陆沉怜士女,冥冥氛祲几时开。

(0)

谒陵道中

西北半明灭,悲风催夕阴。

紫云团隧道,红叶入霜林。

天地河山老,松楸雨露深。

遣弓攀莫及,回首罢登临。

(0)

送王学录之大理通判二首·其二

倅车晓发怆离情,济济青衾此送行。

洱海自今沾化雨,谱将歌颂入芦笙。

(0)

潞河阻冻戏赠文衡山五绝·其四

阖闾城下浩烟波,日日沙头载酒过。

垂杨系艇不知数,一纸黄庭双白鹅。

(0)

赠潘罗阳自南户部赋归

蕊珠宫外鹤舒台,又见翀霄驾鹤回。

一亩閒居重作赋,十年荣路独归来。

阶前玉树联云起,篱下黄花带露开。

莫向罗阳问青紫,罗阳今是小蓬莱。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