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竹缭垣问隐居,水荒休叹食无鱼。
已分月令青榆火,合请溪翁紫甲蔬。
细竹缭垣问隐居,水荒休叹食无鱼。
已分月令青榆火,合请溪翁紫甲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首句“细竹缭垣问隐居”,以细竹围绕的围墙象征隐居之所,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次句“水荒休叹食无鱼”,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诗人鼓励保持乐观,即使在水荒之年,也不必因食物短缺而叹息,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接着,“已分月令青榆火”,引用了古代历法中关于季节与农事的对应,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节气的尊重和顺应。最后,“合请溪翁紫甲蔬”,则通过邀请溪边的老翁一同品尝紫菜等野菜,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时间、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吾家何所有,冬月胜袁安。
纸帐可床暖,地炉容客宽。
树头风势大,窗外雪声乾。
却念无衣者,何当度此寒。
自念平生谁得如,一家衣食喜盈馀。
新开北户都缘竹,特搆南堂只为书。
已叹病来欢笑减,那堪老去往还疏。
谢他蓬岛神仙客,时下三清访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