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诗中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开篇"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图,泉声潺潺,巨石巍巍,古林中偶尔有僧人出没,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受。
接着"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则透露出诗人对现世生活的一种淡然与放弃,似乎在追问何时能离开这喧嚣红尘,而今夜却又只得寄宿于云间,体现了一种无奈和超脱的矛盾心理。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一句中,“谩献”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并不自视过高,而“虚抛薜荔衣”则是说诗人并没有真正的物质追求,只是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装饰。
最后"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表明了诗人尽管在世俗中未能有所建树,但却以此为乐,不以为意,最终也只能是一场空欢喜,一头白发带回家乡。整首诗流露出一种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哲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然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