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白发泪痕频,跌宕名场旧酒人。
阳羡买田苏玉局,沅湘去国屈灵均。
东风已惧嬉春晚,南浦何堪饯别新。
此去长途千万里,燕云吴树奈伤神。
青衫白发泪痕频,跌宕名场旧酒人。
阳羡买田苏玉局,沅湘去国屈灵均。
东风已惧嬉春晚,南浦何堪饯别新。
此去长途千万里,燕云吴树奈伤神。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的诗人柳亚子所作,题为《送蜕庵先生赴燕市(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蜕庵先生即将远赴燕市的深深离愁和感慨。
首句“青衫白发泪痕频”,描绘了蜕庵先生衣着朴素,满头白发,眼中泪痕不断,显示出他即将离别的沉重心情。次句“跌宕名场旧酒人”则暗示了他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以及借酒消愁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阳羡买田苏玉局”,提到在阳羡之地购置田园,暗指先生想要归隐之意,以苏东坡般的雅致生活来寄托理想。第四句“沅湘去国屈灵均”引用屈原的典故,表达蜕庵先生离开故土的无奈和对高尚品格的坚守。
第五句“东风已惧嬉春晚”,春光将尽,东风带走了欢乐,寓言友人的离去使得诗人感到时光易逝,离别之苦。最后一句“南浦何堪饯别新”,南浦是中国古代送别的地方,此处再次强调离别之痛,感叹新的离别场景令人难以承受。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描绘蜕庵先生的形象和离别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初秋尚苦暑,归沐乃君恩。
地闲少来客,日晏犹闭门。
家乏念藜藿,开颜无一樽。
况复辞貌拙,敢随车马奔。
盥濯何所事,读书坐前轩。
岂堪当世用,空味古人言。
颇喜市朝内,独无尘土喧。
终年但如此,真窃太官餐。
维尧则天,与天同大。俯视九州,细于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迈。维舜则尧,与尧同高。
俯视四海,细于一毫。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尧舜之禅,允矣嘉躅。若稽厥龄,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才五十六。遽行尧事,有断于独。
洪惟寿皇,才六十三。遽行舜事,不谋于佥。
未倦于勤,先养其恬。功成身退,道与天参。
圣人视天,递退递进。进退俱休,尧舜之运。
于赫两朝,德宏业峻。铢较寸量,宁啻尧舜。
尧七十六,治水云初。咨岳试鲧,不遑宁居。
高宗时则,斯庆寿馀。久与道息,心实若虚。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咨岳相禹,不遑宁止。
寿皇时则,斯巽位已。新与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几,等与大徽。此退之蚤,彼退之迟。
迟容可及,蚤孰踰斯。凡传国玺,等谓大美。
彼传之贤,此传之子。贤容可求,子孰获只。
传子若贤,一出于天。天固与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荣具庆全。退蚤若迟,一关于数。
数固与蚤,尤人所慕。慕而得之,荣全庆具。
蚤于尧舜,三十三年。独不一后,独不一先。
两朝吻合,时乃自然。舜后于尧,七岁而禅。
胡为尔稽,匪有攸恋。不欲与尧,匹休齐善。
寿皇禅意,盖与舜俱。所后七年,匪迹是拘。
不期而同,自然之符。高宗禅时,久旸忽雨。
雨应云何,恩洽以溥。寿皇禅时,久雨忽旸。
旸应云何,德辉以光。得天之应,诞彰孔盛。
新皇丕承,合为三圣。用牲于庙,靡灵弗歆。
式昭新皇,上合天心。决政于堂,靡怀弗畅。
式昭新皇,下符人望。天人同归,欲逃莫从。
虽父传子,亶为至公。汉唐岂无,揖逊之主。
非出本心,未为盛举。猗三圣君,真尧舜禹。
三圣一家,累洽重华。前未之有,后无以加。
小臣献颂,大而非夸。
《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宋·曾丰】维尧则天,与天同大。俯视九州,细于一芥。挈以畀舜,超然自迈。维舜则尧,与尧同高。俯视四海,细于一毫。挈以畀禹,熙然自陶。尧舜之禅,允矣嘉躅。若稽厥龄,或髦攸趣。洪惟高宗,才五十六。遽行尧事,有断于独。洪惟寿皇,才六十三。遽行舜事,不谋于佥。未倦于勤,先养其恬。功成身退,道与天参。圣人视天,递退递进。进退俱休,尧舜之运。于赫两朝,德宏业峻。铢较寸量,宁啻尧舜。尧七十六,治水云初。咨岳试鲧,不遑宁居。高宗时则,斯庆寿馀。久与道息,心实若虚。舜六十三,即真云始。咨岳相禹,不遑宁止。寿皇时则,斯巽位已。新与道休,心豁若洗。凡退政几,等与大徽。此退之蚤,彼退之迟。迟容可及,蚤孰踰斯。凡传国玺,等谓大美。彼传之贤,此传之子。贤容可求,子孰获只。传子若贤,一出于天。天固与子,尤人所便。便而遂者,荣具庆全。退蚤若迟,一关于数。数固与蚤,尤人所慕。慕而得之,荣全庆具。蚤于尧舜,三十三年。独不一后,独不一先。两朝吻合,时乃自然。舜后于尧,七岁而禅。胡为尔稽,匪有攸恋。不欲与尧,匹休齐善。寿皇禅意,盖与舜俱。所后七年,匪迹是拘。不期而同,自然之符。高宗禅时,久旸忽雨。雨应云何,恩洽以溥。寿皇禅时,久雨忽旸。旸应云何,德辉以光。得天之应,诞彰孔盛。新皇丕承,合为三圣。用牲于庙,靡灵弗歆。式昭新皇,上合天心。决政于堂,靡怀弗畅。式昭新皇,下符人望。天人同归,欲逃莫从。虽父传子,亶为至公。汉唐岂无,揖逊之主。非出本心,未为盛举。猗三圣君,真尧舜禹。三圣一家,累洽重华。前未之有,后无以加。小臣献颂,大而非夸。
https://shici.929r.com/shici/QwH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