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正乘轺,东行上郡遥。
关门临井口,城堡落山腰。
岸远沙如雪,风悲水似潮。
客愁何处著,寒月助萧萧。
使者正乘轺,东行上郡遥。
关门临井口,城堡落山腰。
岸远沙如雪,风悲水似潮。
客愁何处著,寒月助萧萧。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趋顺义县(其一)》描绘了一位使者出行的场景。首句“使者正乘轺”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他乘坐着轻便的轺车向东进发,前往遥远的上郡。接下来的两句“关门临井口,城堡落山腰”,通过描绘具体的地理环境,展现出道路险峻,关隘依山傍水,暗示行程的艰辛。
“岸远沙如雪”运用比喻,形容岸边的沙砾在远方望去如同白雪,增添了旅途的苍茫之感。而“风悲水似潮”则通过风的凄凉和水的汹涌,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使者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最后两句“客愁何处著,寒月助萧萧”,直接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游子之愁,无处安放的忧思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更加深沉,伴随着萧瑟的风声,形成了一幅寂寥的画面。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使者旅途的艰辛与心境的孤寂。
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